“凡含老秦血脉之混血儿(父或母为老秦人),视同秦人,不得为奴,违者同斩!”
诏书写在新制的黄麻纸上,用简体字誊抄,贴满各郡的城墙、市集、驿站。识字的念,不识字的听,听完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
咸阳的市集上,那个砖窑老秦人,当场跪在地上,对着章台殿的方向磕头,额头磕出了血:“陛下!陛下是活菩萨啊!”
一个曾被卖作奴婢的秦地女子,此刻在互助社纺线,听到诏声,手里的纺锤掉在地上,捂着脸哭,泪里却带着笑:“我爹娘要是活着,该多高兴……”
关中的军营里,老兵们把诏书传着看,一个瘸腿的老卒,当年为奴时被打断过腿,此刻拍着胸脯喊:“咱老秦人,再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泥了!陛下圣明!”
最激动的是那些“混血儿”。润疆城有个少年,父亲是秦兵,母亲是西域女子,以前总被人叫“杂种”,如今拿着户籍官给的“秦籍证”,
上面写着“视同秦人”,他跑到玄鸟旗下,对着西疆的方向敬礼——他爹去年战死在葱岭,此刻仿佛能看到爹笑着点头。
李斯站在城墙上,看着欢呼的百姓,对身边的扶苏道:“陛下这道诏,比修驰道、筑长城更能聚民心。老秦人知道,陛下护着他们,自然肯为大秦拼命。”
扶苏望着远处的技校,那里有异族奴隶的子女在学算术,他们的母亲是秦人,此刻正抹着泪给孩子整理衣襟。“这才是‘大秦’,”扶苏轻声道,“不是血脉之分,是心向一处。”
三、西向雄心:无战思功,兵向西域
境内安稳了,没了流民,没了叛乱,士兵们却坐不住了。
咸阳的菜鸟营里,赵括正给新卒讲“西域军功”:“去年第三军团在葱岭斩匈奴游骑三百,每人赏钱五千,还分了田!一个伙夫跟着运粮,杀了两个逃兵,都赏了百钱!”
新卒们眼睛发亮,一个楚地少年攥着木枪问:“真……真有这么多?”
项庄拍着他的肩笑:“老子在后备队押俘虏,就因为劝回三十个逃兵,赏了粟米五十石、钱两百!去西域打仗,一刀一枪挣来的,比啥都实在!”
老兵们更急。英布的军营里,士兵们天天缠着校尉:“将军,啥时候去西域?北境的匈奴躲着不敢来,咱手都痒了!”
一个叫王二的老卒,手里攥着军功账册,上面记着“斩敌五,赏钱两千,田三亩”,他拍着账册喊:“去西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说那边的部落有金子,抢来的战利品,三成归自己!我要再挣五亩地,给儿子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