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秦励治:奖勤促新,风起潮涌

2. 郡县级(每半年1次):

- 由郡守主持,从村镇推荐者中选“郡县标兵”,奖励钱50贯+“郡县功牌”;

- 设“成果展”,如巧成城所在郡,工匠们现场比拼造连弩速度,最快者获“工匠标兵”,连匈奴降卒都来围观学习。

3. 全国级(每年1次,定在秋收后):

- 在咸阳宫前广场举行,嬴政亲自主持,选“大秦英模”(每领域10人),奖励钱500贯+“民爵一级”(可免全家徭役),还能与始皇共宴;

- 英模们现场传经:张小三教“麦糠盖墒法”,张衡讲“蒸汽水车原理”,连罗马留学生都来取经,说“大秦的‘比学’,比罗马的角斗更有意义”。

- 推荐机制:从下往上推——村民选、村长报、府衙审、郡守核,最后报朝廷,全程公开,

若有弄虚作假,推荐者与被推荐者同罚(如罚徭役1年),确保公平。

四、风起潮涌:大秦上下,干劲冲天

奖励机制推行仅三月,大秦便掀起了“干事热”:

- 润疆城的农夫,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主动“披星戴月垦荒”,有人为了多获1石粟,连中秋都在田里;

- 巧成城的工坊,工匠们下班后不喝酒了,聚在一起琢磨新器,有个学徒为了改良织机,熬夜画了30张图纸;

- 关中的商队,以前怕走丝路远,现在为了“贸易奖”,主动申请去罗马,说“哪怕走半年,赚了钱能给娃买砖房”;

- 西域新户阿依莎,以前只会织波斯锦,现在学秦式织法,还改良出“秦胡混纺布”(又软又耐穿),

获郡县“创新奖”,她捧着奖钱哭:“以前是奴隶,现在是大秦的‘织锦能手’!”

嬴政在御花园散步时,见太监会练五禽戏,宫女在学算术,连老臣们都在比“谁批奏又快又准”,

忍不住对赢欣道:“你这法子,比朕下十道圣旨还管用——百姓有了奔头,大秦就有了劲头。”

赢欣望着远处的技校,学生们正围着新造的“木制火车”欢呼,工匠们在旁边讲解原理。

“这就是‘比学赶超’的底气,”他轻声道,“每个人都想变好,大秦自然会变强。”

秋风吹过咸阳城,带着西疆的麦香、巧成城的铁味、互市城的香料气。

章台殿的“大秦创新碑”上,新刻的名字越来越多——有老秦人,有西域新户,有混血儿,甚至有安息、罗马的工匠。

这些名字,和他们的发明、他们的汗水,一起汇成了大秦最壮阔的“发展潮”,推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朝着更辽阔的未来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