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分殿议事

百家殿的案上摆着《民生课本》《蒸汽水车图纸》《农技策论》,

儒家代表孔先生、墨家代表墨工头、道家代表道长老坐在前排,孔先生手里拿着课本,先作了揖:

“五年前,儒家只讲‘礼’,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在才明白,错了!

大秦的百姓要读书,要知粮、知税、知律法,不是只知‘礼’。

俺们编的《民生课本》,教百姓认粮种、算田租、写家书,去年润疆有8000个流民子弟靠这课本识字

——儒家要做的,不是教百姓‘听话’,是教百姓‘过好日子’!”

道家代表道长老拿着“五禽戏养生图谱”:“道家以前讲‘无为而治’,

觉得‘不干预百姓’就是好。

现在俺们改了,把五禽戏和道家养生结合,编了《百姓养生册》,教大家‘晨起练鹿戏,

晚练鸟戏’,去年关中疫病减少6成——无为不是不管,是帮百姓少生病、多干活!”

墨家代表墨工头补充道:“百家争鸣,不是争着说空话,是争着做实事。

儒家教识字,墨家造新器,农家教种地,道家教养生——大家凑在一起,才能帮大秦变强!

未来五年,俺们要和各郡技校合作,教学生造新器,让百家的学问,都变成百姓手里的本事!”

申时·民间殿:微末创新,民生微光

民间殿的展架上摆着“简易织布机”“杂交羊模型”“彩布样本”,

养殖户刘大娘、小发明家周小哥、织娘陈大姐围坐着,刘大娘怀里抱着“杂交羊”玩偶,笑得慈祥:

“五年前俺家只有5只羊,冬天冻得只剩2只。

后来天驷城的牧官教俺们养杂交羊,说‘这羊耐冻,产毛还多’,俺试着养了10只,去年收了300斤羊毛,卖了3000钱!

现在俺有50只羊,还雇了两个帮手,儿子在学堂学算术,说将来要帮俺算账本——咱老百姓,也能靠养殖发家!”

周小哥是个20岁的民间工匠,手里拿着“简易织布机”:“俺娘以前织布,一天只能织2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俺试着改了织布机,加了个‘脚踏板’,不用手拽,一天能织5尺!

现在附近的织娘都来买俺的机子,俺还赚了钱,能给俺娘买暖炕——小发明也能帮大忙!”

织娘陈大姐展开自己染的彩布:“五年前俺只能织素麻布,卖不上价。

后来王大娘教俺用红花染布,说‘加盐固色,晒不褪色’,俺染的红布,去年卖了100匹,赚的钱能给女儿买新袄!

现在俺们织娘也能来阿房宫开会,还能跟百官说想法——这就是大秦给咱女人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