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繁人口强养殖

由互助社的农妇帮忙照顾,管吃管住,不收费。

润疆农妇李大姐去年农忙时,把娃送进育儿坊,自己安心种了10亩麦,多收了50石粮,

她说“有地方托娃,才能放心生、放心干”。

扶苏话音刚落,西域民生官阿木(三胎父亲)就站起来补充:

“臣以前是匈奴奴隶,不敢多生,怕养不活。

现在生娃有粮、有田、有保障,部落里去年生二胎的家庭比前年多了3倍!”

嬴政点头:“奖励要及时发,保障要落到位。

扶苏,你要盯着各郡,谁敢克扣生育奖励,斩!”

午时·议事二:全面加强养殖,水陆并进保丰食

赢侈与周渔一同上前,赢侈举着“陆地养殖规划图”(标着各郡牛羊猪的养殖量),

周渔捧着“水产图谱”(画着鱼、虾、蟹的养殖水域),

前者讲陆地,后者说水产,两人配合默契,满是“物产丰饶”的信心:

1. 陆地养殖:品种改良,户户有畜

赢侈的规划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杂交牛羊区”“兔鸭养殖区”“猪舍集中区”,

他的声音透着牧官的专业:

“第一个五年,大秦养殖多是‘散户自养’,

品种杂、产量低——北境的羊一年只产毛10斤,关中的猪半年才长50斤。

第二个五年,要‘改品种、扩规模、强技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品种改良:天驷城已培育出‘三优品种’——杂交羊(年产毛30斤,是旧羊的3倍)、

速生猪(半年长100斤,肉更嫩)、蛋鸭(一天下1个蛋,年产300个),

今年先给各郡送10万只幼崽,免费发给养殖户。

- 分类推广:北境/西域多草场,重点推牛羊养殖,

给养殖户送‘青贮牧草技术’,冬天不愁饲料;

关中/中原多耕地,重点推猪、兔、鸭养殖,用麦糠、菜叶当饲料,成本低;

岭南多雨,重点推鹅、鸭养殖,鹅能防蛇,鸭能吃稻田害虫,一举两得。

- 技术保障:派500名牧官去各郡,教养殖户‘防疫法’(定期给牲畜喂草药)、‘配种法’(选优质种畜);

巧成城造‘保温畜棚’,北境冬天用它养猪,存活率从7成提至9成。

去年润疆养殖户张老三,用保温棚养了10头速生猪,

半年就卖了5头,赚了1500钱,比种地多3倍。”

2. 水产养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周渔的水产图谱上,标着“河流养鱼区”“湖泊养虾区”“沿海养蟹区”,

他还带了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活蹦乱跳的鱼苗,生动展示着人工育苗的成果:

“以前渔民靠‘天吃饭’,河里鱼少就饿肚子;

去年岭南渔民试了‘人工育苗’,鱼苗存活率从3成提至8成,

今年要在全疆推‘水陆养殖’:

- 淡水养殖:在黄河、长江、澜沧江等河流,

设‘拦河养鱼网’,养‘草鱼、鲢鱼’;在岭南梯田旁挖‘鱼塘’,

养‘鲤鱼、鲫鱼’,鱼粪还能当肥料肥田——去年岭南某村,

梯田旁挖了10个鱼塘,既收了鱼,又让稻亩产多了1石。

- 沿海养殖:在辽东、胶东的沿海,设‘海带养殖架’‘螃蟹养殖池’,

教渔民‘海带晒干货’‘螃蟹暂养’,延长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