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以前从不跟人这么亲。”
呼衍骨的声音有点哑。
田儋笑着说:
“因为它知道,这里安全,暖和,不会再挨冻了。”
三、放马忙:牧歌混秦腔,漠南春意近
接下来的日子,漠南的草原上多了道新风景。
匈奴降卒们骑着马,赶着羊群,在雪地里放牧,
秦兵们则在暖圈里铡草、喂料、清理马粪,大家分工合作,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呼衍骨成了“马倌头儿”,每天带着几个匈奴人和秦兵去检查马的状况,
哪个马该梳毛了,哪个马该加料了,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天早上,他发现一匹小马驹有点发烧,立刻跑去告诉田儋,
还建议用匈奴的土方子——煮艾草水给马擦身子。
田儋赶紧让人找来艾草,又请老吴的医官队派了个懂兽医的村医来。
村医检查后说:“还真是风寒,呼衍骨的法子管用,
再配上大秦的退烧药,很快就好。”
小马驹痊愈后,呼衍骨特意把它的缰绳系上了红布条,像匈奴人给孩子祈福一样。
稽粥笑着问:
“骨叔,你现在觉得,田将军是骗咱们的不?”
呼衍骨哼了一声,却没否认,只是说:
“……暖圈是好东西,秦兵也不全是坏人。”
学堂的先生来了之后,匈奴降卒们学秦话的劲头很足。
稽粥学得最快,已经能背出“马”“羊”“暖圈”等好几个秦字了。
他还教秦兵们唱匈奴的牧歌,秦兵们则教他们唱大秦的军歌,
有时候放马走到远处,能听到草原上飘来混着秦腔的牧歌,格外热闹。
田儋看着这一切,给项羽写了封军报,里面说:
“漠南暖圈已成,匈奴降卒皆安,战马损耗率不足1%,
开春后可向天驷城输送良种马千匹。”
他还特意提了呼衍骨和稽粥的名字,说他们“识马性,通秦话,可为大用”。
这天傍晚,呼衍骨赶着最后一批马回暖圈,看见田儋正指挥人往车上装东西。
走近一看,是满满一车波斯麦种子。
“这是……”
呼衍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