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认识这个字,
俺的半石麦就不会被坑走了……”
二、再学“税”“亩”:账册辨真假,农妇攒底气
歇了口气,
赵书又写了“税”和“亩”两个字:
“‘税’字左边是‘禾’,
代表庄稼,
右边是‘兑’,
意思是拿一部分庄稼交给朝廷,
但必须按陛下的规矩来。
‘亩’字像咱们的田垄,
一横是田埂,
竖弯钩是田边的沟,
记住这个形状,
就不会忘。”
他拿出一本空白账册,
模仿小吏的样子写:
“王二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俺现在当小吏,
给你写账册:
‘王二嫂,五亩地,亩产五石,
总收二十五石,税缴五斗’,
你看对不对?”
王二嫂盯着账册上的字,
一个一个地认:
“‘五亩’‘二十五石’‘税五斗’,
对!
上次那小吏写的是‘税一石二’,
是骗俺的!”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有个农妇说:
“俺上次交粮,
小吏说‘亩产四石,税缴八斗’,
现在算下来,
他多收了四斗!”
另一个牧民也道:
“俺家羊税也不对,
他说‘十只羊缴两只’,
俺后来听阿木说,
只缴一只就够!”
李墨学官脸色沉了下来:
“乡亲们别急,
明天俺就和陈农官去查账,
把多收的粮和羊都要回来!
但前提是你们得认字,
知道账册上写的是啥,
不然小吏改个字,
咱们也看不懂。”
王二嫂站起身,
声音响亮:
“俺们一定好好学!
明天俺就带着账册去农站,
让陈农官评理!
俺要让那小吏把多收的麦还回来!”
大家都跟着喊:
“对!学认字!讨公道!”
夜里回家,
王二嫂没睡,
在油灯下反复写“粮”“税”“亩”三个字。
丈夫王大哥揉着腰走进来:
“还没睡?
学那字有啥用,
明天俺去跟小吏吵!”
“你吵得过吗?”
王二嫂把写满字的木桌推到他面前,
“他拿账册跟你扯,
你一个字不认识,
只能被他哄。
俺现在认识‘税’字了,
知道他多收了七斗,
明天带着字去,
他想赖都赖不掉!”
王大哥看着木桌上的字,
又看了看媳妇坚定的眼神,
挠着头笑了:
“行,
明天俺陪你去!
没想到你学认字,
还真能当护身符。”
三、对账讨粮:识字硬气,小吏认错
第二天一早,
王二嫂揣着账册和写满字的木片,
拉着王大哥去了农站。
陈农官正在核对粮储账,
看到她就问:
“二嫂,
找俺有事?”
“陈农官,
您得给俺做主!”
王二嫂掏出账册,
指着上面的“税一石二”,
“俺亩产五石,
五亩收二十五石,
按一成税该缴五斗,
这小吏收了俺一石二,
多收了七斗!
您看,
这‘税’字俺认识,
他写的是‘一石二’,
就是骗俺!”
陈农官拿起账册一看,
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让人把收粮的小吏叫了过来。
小吏看到王二嫂手里的木片,
上面写着“税五斗”,
脸色一下子白了。
“李吏,
这账册是你写的?”
陈农官问。
小吏支支吾吾:
“是……是俺写的,
但俺记错了税率,
不是故意的……”
“记错了?”
王二嫂往前一步,
声音掷地有声:
“赵先生教俺了,
新田三成免税,
只收一成税,
亩产五石缴五斗,
你收俺一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