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成城墨家工坊的晨钟刚响过三遍,
张衡就抱着一摞泥块冲进了曹平的工坊,
泥块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边缘还沾着未干的陶土。
“曹主事!
活字成了!
这‘泥活字’能重复用,
排版比手抄快十倍!”
曹平正对着一堆手抄课本发愁,
那些要送往西域黑沙岭的《民生课本》,
三十个工匠抄了半个月,
才抄出两千册,
字迹还歪歪扭扭,
错漏百出。
他抓起一块泥活字,
上面的“麦”字刻得工整,
边缘光滑:
“老张,
这活字真能印书?
油墨会不会晕开?
偏远村落的孩子可经不起折腾。”
张衡笑着拽过一台新造的“活字印刷机”,
木架上装着排字盘,
下面连着滚轮:
“你看!
活字用陶土烧制过,
硬得像石头,
油墨是松烟混桐油做的,
印在麻纸上一点不晕!
昨天试印了一百册,
比手抄省了九成力,
还没一个错字!”
正说着,
李墨学官从咸阳赶来,
手里攥着嬴政的圣旨,
字迹鲜红:
“陛下有旨,
三月内印《民生课本》十万册,
送北境、西域、岭南偏远村落,
务必让每个童蒙班、流动学堂,
都有书可读。”
曹平眼睛一亮,
举起手里的泥活字:
“李学官放心!
有这活字印刷机,
十天就能印三万册,
三十天保准完成十万册!
比手抄快三十倍!”
李墨凑到印刷机前,
看着张衡把“粮”“犁”“税”等活字排进盘里,
刷上油墨,
铺上麻纸,
转动滚轮,
一张印着清晰字迹的课本就出来了,
比手抄本还工整:
“太好了!
以前偏远村落的孩子,
只能看先生抄的残本,
错字连篇,
现在有了活字课本,
人人都能读正版书!”
一、活字攻坚:泥块变“活字”,效率翻十倍
工坊里瞬间忙了起来。
工匠们分成三组:
一组刻活字,
在陶土块上刻秦字和简易匈语、西域文,
每个字刻十个备份,
防止损坏;
二组排版,
按课本内容把活字插进排字盘,
用木楔固定,
确保字迹对齐;
三组印刷,
转动滚轮、铺纸、揭纸,
流水般操作,
油墨香很快飘满工坊。
“曹主事,
‘亩’字的活字不够了!”
年轻工匠阿石举着空排字盘喊,
手里的“亩”字活字只剩三个,
而这一页要印五十次。
曹平没慌,
指着旁边的“活字库”:
“去拿备用活字!
每个字刻十个就是为了这!
以后缺字先查库,
库空了再补刻,
别耽误排版。”
阿石跑到活字库,
果然找到一堆“亩”字活字,
都是烧制好的,
拿起来就能用:
“这活字库太管用了!
以前手抄缺字只能空着,
现在有备用的,
一点不耽误!”
张衡则在调试油墨浓度,
之前印的几页字迹发淡,
他加了点松烟:
“油墨要浓淡适中,
太淡看不清,
太浓会晕开,
偏远村落的纸薄,
得刚好能印透又不渗墨。”
正调试着,
李墨发现课本插图印得模糊——
之前手抄本的插图是画的,
活字印刷没法刻复杂图案。
“这可咋整?
课本里的曲辕犁、风车水车插图,
是孩子们最爱的,
模糊了就没法学!”
张衡笑着从怀里掏出块“图版”,
上面刻着简化的曲辕犁图案:
“早想到了!
俺们刻了二十块常用插图版,
和活字排在一起印,
你看!”
他把图版插进排字盘,
印出来的课本上,
“犁”字旁边跟着清晰的曲辕犁插图,
比手抄的还生动。
李墨拍着大腿:
“老张你真细心!
有了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