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眼睛一亮:“要是路修好了,俺不仅能卖海带,还能帮牧民把羊毛运到郡市,换他们需要的铁锅和盐,双向买卖都方便!”
当天下午,公子欣就召集郡里的吏员、墨家工匠和牧民代表开了会,工匠头李师傅拿着储草棚的图纸说:
“公子欣,按您说的防雪样式,每个储草棚能存五百斤牧草,
用盐渍法处理后,能存三个月,俺们带的木料够造十个棚,五天就能完工。”
老哈激动地站起来:“十个棚!够俺们部落二十户牧民用上了!
俺们还能帮着搭棚,不用麻烦工匠们多跑路。”
公子欣笑着点头:“就这么办,工匠教技术,牧民出力气,互助社再拨些钱补贴木料成本,咱们一起把储草的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的五天,草原上热闹起来,墨家工匠教牧民锯木料、搭棚架,公子欣也跟着帮忙递钉子,手上沾了木屑也不在意。
老哈的孙子小巴图,手捧着一本活字课本,站在棚子旁边,兴致勃勃地教着工匠们认识匈奴文字。
“看,这是‘草’字,”小巴图指着课本上的字,认真地说道,“这是‘棚’字。以后你们来我们草原,我就可以给你们当翻译啦!”
工匠们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小巴图手中的课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们纷纷跟着小巴图念起了这些新学的字,虽然发音还不太标准,但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
就在这时,储草棚的建造工作刚刚完成,一辆辆装满了防腐盐的马车缓缓驶进了草原。
这些盐是从巧成城运来的,专门用于保存新鲜的牧草。
公子欣亲自指挥着牧民们,将鲜草切成一段段的,然后均匀地撒上盐,再仔细地搅拌均匀。
最后,牧民们把拌好盐的鲜草堆进了新建的储草棚里。
“这样储存的牧草,就不会发霉啦,”公子欣耐心地解释道,“等到冬天,我们把这些草拿出来喂羊,小羊羔们就能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
牧民们听了,都对公子欣的方法赞不绝口。他们按照公子欣的指导,认真地完成了每一个步骤,确保牧草能够得到最好的保存。
老哈试着拿了一把盐渍牧草喂小羊,小羊立刻凑过来吃,他笑着对公子欣说:“谢谢您啊公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