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日凌晨,土伦港外海,战舰云集。以帝国“宣武”号航母、“广德”号战列舰为核心,辅以英国地中海舰队残部及法国、西班牙部分舰只组成的联合舰队,对着土伦港周边德军残留的岸防工事,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毁灭性炮击和航空轰炸。
炮火延伸后,由法国殖民地部队(主要由北非和西非士兵组成)组成的登陆第一波,在帝国海军陆战队一个加强团的配合下,乘坐数百艘登陆艇,冲向海滩。德军在土伦外围地区的防御,因大量兵力被抽调到北部应对帝国可能从意大利方向的进攻以及东线的压力,本就十分空虚,在这突如其来的海陆空立体打击下,迅速崩溃。
登陆行动异常顺利。至当日下午,联军已成功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并开始向内陆快速推进。
“为了法兰西!前进!”法军指挥官,在帝国舰炮的轰鸣声中,激动地向部队下达了命令。被压抑了太久的复仇情绪,在法国士兵心中燃烧。他们跟在帝国提供的少量“启元-3型”战车(主要为展示联盟协作及测试性能)后面,向着北方的马赛、阿维尼翁方向迅猛突击。
与此同时,早已在比利牛斯山各隘口准备就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军队,也如同开闸洪水般,从西面猛扑法德边境的德军防线。这条被称为“比利牛斯壁垒”的防线,曾经让联军寸步难行,此刻却因德军兵力捉襟见肘、士气低落而变得千疮百孔。
德军统帅部完全没料到,在帝国大军压境于东线和南线的情况下,西线这支一直被他们视为“二流”的联军,竟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攻击力。更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帝国西洋舰队地中海特遣队在支援土伦登陆后,并未停歇,而是继续沿法国海岸西进,以舰炮火力支援联军沿海岸线的推进,并成功逼退了试图干扰的意大利残存海军舰艇(意大利投降后,部分舰只被德军扣押或由顽固分子控制)。
西线德军的崩溃,比预想的还要快。土伦登陆成功一周后,马赛光复。十天后,联军兵不血刃进入里昂。曾经沦陷的法国南部大片领土,在联军的快速推进下,迅速被收复。消息传回巴黎,抵抗组织和地下军纷纷发动起义,袭击德军后勤单位和零散部队,使得德军在法国腹地的处境雪上加霜。
至二月底,一面巨大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旗,终于在巴黎埃菲尔铁塔顶端重新升起——尽管城市在德军撤退前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主体得以保存。英、法、西、葡联军主力,在几乎没有遭遇德军主力顽强阻击的情况下,便已推进至法国东北部,兵锋直指莱茵河。
柏林,德军最高统帅部,此刻已是一片末日般的混乱。
东线,中华帝国第一、第二集团军的压力与日俱增;南线,奥匈帝国崩溃,帝国大军随时可能北上;西线,联军已突破至莱茵河,直接威胁德国本土西部。
威廉二世皇帝在无忧宫内暴跳如雷,斥责将军们的无能,但即便是最顽固的容克军官,此刻也明白,德意志帝国已经陷入了真正的、毫无希望的四面楚歌之中。战争的主动权,已彻底易手。曾经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如今就像一头被群狮围困的受伤野牛,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在美泉宫,柏凌峰接到了西欧联军快速推进、兵临莱茵河的捷报。他脸上并未露出过多喜悦,只是淡淡地对参谋长说道:“给凌岳大哥发电,南欧已清,西欧门户已开。东线,是时候发动最后的总攻了。告诉段祺瑞、马啸川、吴佩孚,休整结束,目标——柏林!”
战争的最终乐章,已然奏响。帝国的赤龙旗,在维也纳的美泉宫上空猎猎作响,它的影子,正朝着柏林的方向,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