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安和候(12)

静姝,你放心,等逸王登基,老师会给你个新身份,届时整个朝堂就是你的青云梯。

林静姝把头低下深深叩谢,她是施明素一手教出来的,她知道自她毁容身死的那一刻起,她这辈子都只能活在阴影下,一朝天子一朝臣,承诺当不得真,可她不后悔。

与此同时,宋华安正在安王府的书房里,对着一叠刚送来的密报出神。

殿下,贺春低声道,豫州现下能查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烛光下,宋华安的指尖划过豫州地图上几个不起眼的标记——陈县、临阜、平津渡。这些地方名义上贫瘠,账目上流动的银钱却堪比江南富庶之地。

宋华安细细翻看这密报,一边看一边咂舌称奇,这哪里是密报啊,这分明是洗钱大全啊。

近五年豫州境内,新建、修缮的大小庙观不下二十处。当地不少百姓、商人,以捐建庙宇为名,往里注入巨额银钱。这些钱并非直接用于土木,而是通过寺庙放贷、购置田产,最终以香火鼎盛,收益丰厚的名义,将利润输送给特定的。最重要的是这其中所涉及的账目难以核查,里面能操作的金额几乎是没有上限。

不止寺庙,豫州城内也有不少当铺和文玩店,常年亏损,却从不关门。它们时常以离谱的高价某些人送来的家传古物。一只市价百两的青花瓶,在这些店里可作价五千两。至于说那些收回的古董文玩到底去了哪里,也无人知晓。

不仅如此,平津渡有豫州最大的通源票号,经常有商人在里面存一笔十万两的赃银,不久就能在其他地方开具一张九万八千两的汇票,给到指定的商人。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资金的跨地域转移和性质转换。

最让宋华安费解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漕运的事,他们利用豫州的水路,将实际价值很低的货物,虚报成高价丝绸、瓷器,并支付天价。要知道当初小六担任漕运使,大部分东西她都看过,却没发现豫州的异常。

宋华安一页页往后翻着,眉头越皱越紧。庙宇、古董、漕运、票号……环环相扣,虚实相间。

这压根不是安和侯独自能完成的,宋华安啃着拇指关节,焦虑地直跺脚,贺春,让他们去查经过豫州的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