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阳心里充满了感激,这些淳朴的街坊,是他在这座城市艰难求索时,最坚实的后盾之一。
他匆匆吃了份炒饭,就踏着夜色走向学校。晚自习的教室灯火通明,他拿出笔纸,默写着白天背诵的重点内容,直到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
学生们如同潮水般从教学楼里涌出。詹晓阳收拾好东西,快步回宿舍,然后眯眼躺在床上,他要休息了半小时,让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稍微松弛一下。九点半,他准时来到约定的地点——学校开水房旁边的那片小花圃。
这里相对偏僻,有几盏路灯,光线不算太亮,但足够看书。更重要的是,晚上九点半以后,这里很少有人来,足够安静。他到时,刘小惠和林珊珊已经等在那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晓阳,你来啦!”刘小惠扬了扬手里的书。
林珊珊则有些腼腆地打了个招呼:“晓阳哥。”
“嗯,没等多久吧?”詹晓阳走过去,“开始吧,各自背诵,遇到特别难的可以分小段背诵。”
三人找了好位置,或靠在墙边,或坐在花圃的水泥台子上,翻开了书本。詹晓阳继续他的《生理学》攻坚;刘小惠主攻《药理学》;林珊珊则拿出了厚厚的《解剖学》课本和笔记,这是她的弱项。
三人就这样心无杂念的背诵着。各位不要见笑,每到期末考试时,学校到处都是苦读的身影。医学名词与病理解释基本都是非常规语言,有时候连是否能流利的朗读出来都费劲,更何况还要死记硬背。
夜色渐深,周围只有秋虫的鸣叫,和三人低低的、持续的背诵声。
“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和β两类,α受体又分为α1和α2……”这是刘小惠清晰的声音。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中央静脉、肝瓣、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这是林珊珊细弱但坚定的声音。
而詹晓阳的声音则最为沉稳,他正在反复记忆能量代谢的各种途径和关键酶:“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晦涩的知识点搏斗。有时,林珊珊会被一个复杂的解剖结构名称卡住,急得直跺脚,刘小惠会凑过去小声提醒她;有时,詹晓阳会对某个生理机制的理解产生疑问,他会低声提出,三个人会借着微光,凑在一起小声讨论几句,虽然往往也得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结论,但这种思维的碰撞却能加深印象。
时间在专注中飞快流逝。夜色越来越浓,气温也开始下降,带来深深的凉意。但花圃里的三个身影却仿佛感觉不到寒冷和疲惫。他们的声音或许会因为长时间的诵读而变得沙哑,他们的眼睛或许会因为长时间在昏暗光线下看书而酸涩,但他们的精神却高度集中。
詹晓阳偶尔会抬起头,看看身旁两个努力的同伴,心里会升起一股暖流。这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这种集体奋斗的氛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在村祠堂后大家一起早读的时光,只不过,现在的“课文”变成了关乎未来职业的医学知识,压力更大,目标也更明确。
直到午夜十二点的钟声,从远处隐约传来,詹晓阳才率先合上了书。
“好了,今天到此为止吧。十二点了,回去还能睡几个钟头。”
刘小惠和林珊珊也长长舒了口气,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和肩膀。
“我的天,我感觉我的脑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刘小惠夸张地揉着太阳穴。
“我也是,那些骨头和肌肉的名字,都快打起来了。”林珊珊小声抱怨,但脸上却带着一种攻克难关后的满足感。
虽然身体疲惫,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一种充实和平静。
“喔,明早5点要到桥头接货,是老家来的餐具,到时珊珊你有空去出租屋拿两套,一套给你小姨,对了她的店面装修如何了,周六可以开业吗?有劳你跟进好,到时跟我说下。”
“好的,我会的,晓阳哥,开业我们要过去帮忙么。”
“要,加上朝彬,我们四个人去就行了。这是今天的利是钱,你们一人三百,回头去买衣服或鞋子啥的。”詹晓阳接着说,“我早上5点多去的青龙古庙那里背诵,你们明天如果起得来,也可以去那里,环境很好。”
“好!我们上楼了,晚安!”刘小惠用不舍的眼神望着他。
“好梦!”詹晓阳挥了挥手。
备考复习还有九天。战斗,仍在继续。清冷的月光洒在地上,也照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