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她似乎下定了决心,要把心里的话都倒出来。她往母亲怀里又蹭了蹭,开始轻声诉说,声音里带着回忆的甜蜜和依赖:“妈,其实……是我先跟他提出确定关系的。您不知道,他在学校里,真的就像您交代的那样,像亲哥哥一样,把我照顾得特别好。”
她开始细数那些点滴,语气渐渐变得流畅而充满感情:“刚开学那阵子,我特别想家,晚上偷偷掉眼泪。他知道了,就总找借口带我出去走走,逛公园,看夜景,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生病发烧,宿舍里没人,他跑去很远的药店给我买药,守在宿舍楼下等同学帮我拿上去。我胃口不好,吃不下食堂的饭,他就带我去喝热乎乎的砂锅粥,变着法子让我多吃点。我功课跟不上,急得直哭,他就利用晚自习时间,一遍遍地给我讲题,直到我弄懂为止……”
说到这里,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仿佛又回到了那些被细心呵护的时刻:“还有一回,学校里闹流感,好多同学都病了。我病得特别厉害,发烧咳嗽,浑身没力气。他听说后,二话不说,跑遍了大老远才买到对症的药。那时候,班里同学早就开始开我们玩笑了,可他一点都不在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我记得特别清楚,有天晚上他给我送完药,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看着他的背影,躲在被窝里就哭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心里就……就有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她说得轻描淡写,但刘妈妈能从女儿微微颤抖的声音里,感受到她当时身处异乡、生病无助时,那份对关怀的渴望和得到回应后的巨大感动。她心疼地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轻轻摩挲着她的头发。
“妈,”刘小惠的情绪平复了一些,语气里又带上了那种对詹晓阳近乎崇拜的惊叹,“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晓阳他……好像什么都懂,根本不像我原来认识的那个初中同学。我们去哪个景点玩,他都能说出个门道;走到哪条街,他知道该买什么特产最地道;甚至老师上课要讲什么,会布置什么作业,考试大概会考哪些内容,他好像都能猜到一些似的。”
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种感觉:“就好像……他好像能预知未来一样。就拿这次卖鹅肉来说,每一步都在他的计划里,连最后能卖多少只,他好像心里都有数。还有,他老早就说今年春节会特别冷,结果你看,这天气一天比一天冻,他就提前带着我去给大家买厚棉衣、厚靴子,全是他挑的,可花了不少钱呢。妈,我真的有时候都不敢相信,他还是不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个,有点内向、只晓得读书的文弱书生了。”
“还有啊,妈,”刘小惠的声音里充满了心疼,“他特别努力。最近这阵子,他天天都是凌晨五点多就起床,去市场接货、对账,从来不肯让我早起陪他挨冻。好多重活累活,都是他抢着干,还要分心照顾我。您今天看到他的脸没有?被北风吹得又粗又糙,都起皮了。我看着都……都心疼死了。”最后几个字,她说得特别轻,带着少女的羞涩。
听着女儿如数家珍般述说着詹晓阳的好,语气里满是依赖和骄傲,刘妈妈心里明白,女儿这颗心,是彻底系在詹晓阳身上了,真是女大不中留。
她既感慨又无奈,轻轻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男孩子了?你羞不羞呀!”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压低了声音问:“惠儿,妈得问你个要紧事。你们……有没有……那个过了?你们年纪太小了,可千万不能犯糊涂,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啊!”这是她作为母亲最深的担忧。
“妈!你说什么呢!”刘小惠的脸瞬间烧得滚烫,幸好黑暗中母亲看不见。她羞得用被子蒙住头,闷声闷气地抗议:“我们……我们最多就是拉拉手而已!他……他很尊重我的!”
听到女儿肯定的回答,刘妈妈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半,但仍不忘严厉叮嘱:“嗯!这一点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女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不然,别怪妈对你们不客气!”
“知道啦,妈!”刘小惠从被子里探出头,娇嗔地保证。
话题又转回了现实。刘妈妈想起汪老板的话,还是觉得难以置信:“对了,惠儿,汪老板喝茶时说晓阳现在是个小富翁了?他真能挣那么多钱?”
说到这个,刘小惠又来劲了,她侧过身,面对着母亲,开始详细地“汇报”起来,语气里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妈,我好好跟你说说。我同学家卤好的鹅肉,一斤批发给晓阳是12块钱,晓阳再以17块钱一斤批发给潮城菜市场的那些老板,中间一斤就能赚5块钱的差价。一天下来,能卖四五百斤肉呢……”
“一天四五百斤?”刘妈妈在心里飞快地算了一下,惊得差点坐起来,“那……那一天光是差价就能挣两千多块啊!”她压着声音惊呼。
“哪里止啊,妈!”刘小惠得意地补充道,“晓阳可精明了!他把鹅头、鹅翅、鹅掌这些好东西单独切出来卖!一个卤好的鹅头,他批发价就能卖到一百块一个,一个就能赚五六十!一天能卖三十多个鹅头呢!”
“天神爷啊!(本地口语,表示极度惊讶)”刘妈妈彻底被这个数字震撼了,喃喃道,“你们这……这两天的收入,都快顶上你姐姐在厂里打工一年的工资了!”她心里活络起来,转头对女儿说:“回头跟你姐说说,看她愿不愿意过完年去帮你们忙?总比在厂里打工强。”
“也可以啊,”刘小惠点点头,但又想起詹晓阳的计划,“不过我听晓阳说,过完年他可能不打算继续搞鹅肉了。”
“为啥?”刘妈妈不解,“这么好的生意为啥不做了?”
“晓阳说,年后肯定会有很多人看到这生意好做,一窝蜂都来卖狮头鹅,竞争就大了,利润也会薄。我们是学生,他不想把太多精力耗在这上面,还是学业要紧。不过,”她话锋一转,“我明天跟她说一下,可以让姐姐试试跟汪老板合作卖土鸡蛋,销量特别好,肯定能挣钱。这个点子也是晓阳帮汪老板想的,要不然汪老板为啥对我们这么好。”一说到詹晓阳的“英明决策”,刘小惠又变得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