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烹饪教程和医学教材

李意浓这匆匆29年的人生旅程中,只遇到过两场重大危机,每一场都是重要的岔路口,狠狠影响着她的人生轨迹。

第一场危机,发生在高考分数出来后一大家子人研究报志愿的那几天。

她从小就看着父亲在医道上奔波,也从小就立下了当医生的志向。高考分数出来,看着挺高,可在填志愿的时候却犯了难。

国内顶尖的医科大学,她的分数不够本博连读的录取线,除非捡着最冷门的专业报,可浓爸又不甘心自己女儿将来是位泌尿科医生、皮肤科医生、检验科医生。浓爸觉得,女儿3岁敢看杀猪,5岁会解剖小金鱼,必须是优秀外科医生的好苗子,必须做天天上手术台的那种医生,必须不能报冷门专业。

又要读本博,又不要读冷门专业,就只能在国内第二梯队的医科大学里挑挑拣拣。但医学是个区域性很强的领域,在哪个省读医科,毕业基本上就留哪个省了。只有从省会回地级市的机会,最理想的也是留在长春,跨省就业都难,更别提再有机会去一线城市。

选顶尖医科大学的本硕连读吧?浓爸虽说只是位专科学历的医生,可心里门儿清,本博和本硕,就这一字之差,在医疗领域会面临完全不同的就业行情,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本博连读是一路深造,医学知识学的系统又深入,科研和临床两手抓,都能练得扎实。等毕业了,进顶尖医疗机构轻轻松松,还能参与前沿医学研究,在学术圈里也容易崭露头角,往后晋升的路宽敞着呢!

可本硕连读,虽说能拿到硕士学位,但跟本博比起来,时间上没那么连贯,专业钻研也没那么深。择业的时候,想进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顶尖医院就难了点,大多只能去当地的区域型医院,也有可能去基层医疗单位。参与高端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自然要少许多。

那些天,浓爸很谦卑的找自己每一位年轻医生都聊了聊,最后在左右为难中给女儿找到了条相对满意的路,找一家附院是国内着名医院的顶尖医科大,上本硕连读。这样的话,所有期待的事情都有那么点机会发生。

还好,李意浓研究生的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虽然她规培的时候和科室领导们关系处得不是很融洽,好在附院的医生都兼负教学任务,江湖气息没那么重,多少有点良心,所以主任们对规培期的小李评价高得很客观,只是不约而同的“给好评,不留人”,只有急诊科主任老孟饥不择食,把刺头小李要走了,李医生这才成了那届硕士生中为数不多的能留在附院的幸运儿之一。

第二场危机,发生在研究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