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乘6

王处哈哈笑:“讨教什么?傅老师的关门弟子,搞不好我还得向李医生讨教呢!”

他话是对着袁阿姨说的,眼睛却瞟向刘局,大家相视一笑,那默契让李意浓看得有些发愣。

菜很快上齐了。软兜长鱼滑嫩,文思豆腐细如发丝,清炖狮子头浮在汤里……

连油花都透着讲究。

钟晴拿起公筷,先给刘局夹了块狮子头:“领导,您尝尝这个,师傅说要隔水清炖4小时才出这味儿。”

又给王处盛了一碗文思豆腐汤:“豆腐清淡,养神。”

李意浓坐在旁边,准备学着钟晴的样子想给师母夹菜,手刚伸出去又缩了回来。她忽然想起钟晴嘱咐她的话“别跟阿姨客气,她不喜欢小辈太拘谨,你给她剥个虾就行,记得把虾线挑了”。于是退而求其次,低下头,专心致志的剥虾。

袁阿姨嚼着虾,话却没停:“刘局,您是不知道,我听老傅说,意浓为了这个项目,两个月都没怎么休息了,整理出30多份同类病例资料。这孩子一向如此,基础工作扎实得很,临床水平在同龄人中很亮眼。”

刘局:“哦?有具体病例?”

“有啊!”钟晴笑盈盈的回答:“上次有个晚期肺癌病人,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一起会诊,原本只剩半年生存期,现在通过意浓主持的综合诊疗,癌细胞控制住了,这就是多学科协作的好处。”

紧接着,钟晴话锋一转:“综合诊疗还在探索阶段,设备和科研经费跟不上,意浓有些治疗方案没法落地。领导们都了解情况,创新性的治疗方案,往往会涉及很多没进医保的药品和器械,让患者自费太多的话,一不小心要被投诉的。如果能立到市重点项目,有科研经费做支撑,那意浓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治疗方案不用束手束脚,跨科室调用医生和设备也名正言顺。”

王处发自内心的赞同:“这种跨科室诊疗工作确实不容易,纳入市级重点的话,能统筹调配资源,各科室都要保障项目组里的医生优先排班。”

袁阿姨放下筷子:“小李在胸外科的技术没话说,这个项目她牵头,老傅信得过。上次有台纵膈肿瘤手术,她主刀,术后病人恢复得特别好,就是‘复杂胸腔肿瘤多学科诊疗项目’最好的背书。”

李意浓剥虾壳的手指紧了紧。她知道,师母这话不是白说的。那台手术前,她和影像科、肿瘤科、病理科开了5次协调会,光方案就改了8版。过程中蹚平了多少道沟沟坎坎,老师都看在眼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飘开。刘局说起去年到上海参加学术会议的事,王处接了句“那边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确实成熟”,袁阿姨跟着说“咱们市也该追上节奏”。

钟晴在旁边听得认真,时不时插一句“您觉得意浓这个课题在立项时,重点突出哪些优势比较好”,把话题引向项目的具体推进,又不动声色把李医生的手术案例提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