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山的初雪裹着寒意落下时,护世盟的庭院里却暖意融融。地脉小卫士同盟的孩子们围着议事坛旁的暖炉,正将巡回分享会带回的新经验分类整理——桌上摊着厚厚的记录本,有高原孩子手绘的“灵草雪水灌溉示意图”,有雨林村民标注的“瘴气转化阵改良草图”,还有中部平原“地脉小卫士选拔赛”的技能评分表,每一页都写满童真与认真。
苏清寒捧着一杯热灵茶走进来,看着孩子们鼻尖泛红却依旧专注的模样,轻声笑道:“天寒了,整理累了就歇会儿,喝杯茶暖暖身子。”王小树抬起头,手里还捏着炭笔,兴奋地指着记录本:“苏长老,您看!高原的伙伴发现,灵草浇过融化的雪水后,长得比用灵泉水还快,我们想试试在两界山的灵草圃也这么做!”他身旁的银饰女孩补充道:“还有雨林的瘴气转化阵,他们在阵眼加了‘腐叶土’,转化速度快了一倍,我们已经记下来,打算春天去雨林验证。”
墨渊此时从书房出来,手中拿着一份“冬季节气地脉监测指南”的初稿。指南用彩色灵纸装订,里面画着不同节气的地脉波动规律图,还标注了冬季常见的地脉问题及应对方法。“冬季地脉灵气流动变慢,容易出现局部凝滞,”他将指南分发给孩子们,“这是根据各地反馈整理的监测重点,你们可以按指南记录两界山的地脉变化,既是实践,也是为明年的守护做准备。”
孩子们接过指南,立刻围在一起研究。“数据记录队”的队长指着“冬至地脉监测”的章节,提议道:“我们可以把两界山分成五个监测区,每天派小队去记录灵气浓度,对比指南里的数据,看看是不是一样!”大家纷纷赞同,很快制定出冬季监测计划:每日清晨,各小队带着测灵仪、感应木牌前往各自负责的区域,记录数据后,傍晚在暖炉旁汇总分析,遇到异常就及时上报。
次日清晨,雪后初晴的两界山银装素裹。王小树带领的小队踩着积雪,来到灵草圃监测区。他蹲下身,将测灵仪插入土壤,屏幕上很快显示出灵气浓度数值:“比昨天低了两个单位,符合指南里‘小雪后灵气微降’的记录!”队员们立刻在记录本上写下数据,还特意画了个小雪人标记,调侃道:“今天的灵气跟着雪人一起变懒啦!”
银饰女孩的小队则负责山涧监测区。他们踩着结冰的石阶来到溪边,将地脉感应木牌放入水中——木牌慢慢变成淡青色,没有出现指南里提到的“冬季易现的淡黄色”。“灵气流动正常,就是溪水结了薄冰,明天要记得带融冰符。”银饰女孩一边记录,一边叮嘱队员,还顺手将木牌上的冰碴擦掉,生怕影响下次监测。
冬季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坚持监测,记录本上的数据分析越来越细致。他们发现,两界山的“西坡监测区”灵气浓度总是比其他区域低,对照指南后推测,可能是西坡的“冻土层”影响了灵气循环。苏清寒与墨渊听到这个发现,特意带着孩子们去西坡勘察,果然在土壤深处发现了冻土层。“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苏清寒笑着说,“春季解冻后,我们可以在西坡种上‘耐冻灵草’,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灵气流动。”孩子们立刻把这个解决方案记在记录本上,盼着春天早点到来。
除了日常监测,孩子们还在林小满的帮助下,将巡回分享会收集的经验整理成《小卫士冬藏经验集》。经验集里,既有各地的实用技巧,也有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感悟——王小树在“灵草雪水灌溉”的条目下写道:“原来不同的水,能让灵草长得不一样,以后要多尝试新方法!”银饰女孩则在“瘴气转化阵”旁画了个笑脸:“团结的智慧比厉害的法器更有用,下次要和更多伙伴一起想办法!”
腊月二十三这天,护世盟按传统举办“小年守护宴”,特意邀请了小卫士同盟的孩子们参加。宴席上,苏清寒将《小卫士冬藏经验集》的复刻本分发给每个孩子,还为表现突出的小队颁发了“冬季守护之星”的小奖状——奖状用灵脉晶屑镶边,上面画着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