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支着一口大锅,终日热气腾腾地煮着金黄喷香的玉米棒子。
这个玉米棒是专门晚种了十天的北方品种。
本身成熟晚,又晚种十天,此时正是时候。
众人见那玉米粒果真如传言中所说,颗颗金黄灿烂,如同金豆子。
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店内更是琳琅满目,摆满了人们从未见过的吃食:
金黄的玉米窝头、松软的玉米发糕、酥脆的玉米烙、浓稠的玉米糊糊。
甚至还有用细玉米面混着白面做的精巧点心。
开业前,大公子送来了两块匾额。
一块是店名“玉粟斋”,笔力遒劲;
另一块则写着“惠及民生”,落款竟是扬州知府的雅号,自然又是他奔走运作的结果。
这匾额一挂,等于有了官家背书,寻常地痞不敢来扰。
大公子为求此匾额,光玉米棒子送入知府府邸秦府不下三次,最后那次是大公子亲自登门求字。
终于求的这整个扬州城最硬气的匾额。
“玉粟斋”开业那日,人潮比预想的还要汹涌。
不仅是因为这食物新奇,更因那“梦中神种”的故事勾起了全城人的好奇。
许多人挤到柜台前,既为买吃食,也为瞧个究竟,纷纷探头询问:
“姑娘,你就是那位做梦得神种的李姑娘吗?”
“这金灿灿的粮食,真是你梦里的神种?”
春芽闻言,落落大方地一笑,声音清亮地应道:“各位叔伯婶婶,小女名叫李春芽,大家叫我李姑娘就好。
这玉米,的确是我机缘巧合之下,按梦中所指寻得的种子种出来的。
它不光看着好看,吃着也香甜顶饱,大家不妨先尝尝看,好吃再多买些!”
春芽如此这番坦然大方的承认,坐实了传言,顿时引得众人一片惊叹。
“竟真是梦到的!”
“了不得,这李姑娘莫非是仙姑下凡?”
众人惊叹之余,购买尝鲜的热情更加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