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朱笔点探花

李首辅,谁人不知他是你的门生,此举恐有徇私之嫌!”

李首辅面色沉静,驳斥道:“殿试取士,非仅考校经文记诵、词藻华丽,更重经世致用之能、为国分忧之志!

林景衡于山东赈灾中展现的魄力、担当与卓绝的实务能力,诸位有目共睹。

此正为国家急需之干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策论扎根现实,切中时弊,所言皆切实可行,绝非纸上谈兵。

提升名次以彰其实干之才,激励天下学子注重实务,有何不可?

只是擢升探花?景衡毕竟过于年轻,再历练几年也不迟。

第八名?嗯,二甲第五名也是可以的。”

几位清流派纷纷赞同点头。

只是还有几人坚持称,前十名内就属林景衡相貌俊朗,此届探花非他莫属。

几位保守派强烈反对,据理力争。

一会儿功夫,殿堂内又是一轮激烈的唇枪舌战,双方争执不下。

李首辅叫停众人的争吵辩论,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缓缓道:

“诸位无需争吵。

依老夫见,不妨将前十名次草案,包括提议的一甲第三名和二甲第五名两个选项,一并呈送陛下圣裁!

由陛下乾坤独断,最为公允!”

他将最终决定权巧妙地抛回给皇帝,保守派反对者顿时语塞。

他们虽面露不忿,却也不敢再强硬反对。

毕竟谁也不敢承担质疑皇帝刚才那声“答得好”的风险,只得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最终拟定的名次草案在二日后呈到嘉靖帝面前。

他在林景衡名字旁看到了“拟第三名”和“拟第八名”的争议备注。

一旁侍立的大太监黄锦低声将朝堂上两派的争论简要禀明。

嘉靖帝听着,唇角微扬。

并未过多犹豫,执起朱笔,便在“第三名”上画了一个清晰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