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景衡的婚事,最终还需他在扬州的父母做主。
老夫岂敢专断?
定会将这些美意一一修书告知小女及女婿,请他们斟酌定夺。”
这日,赵士荣特意将林景衡叫到书房,将几家最重要的提亲者,尤其是永嘉王府的情况详细告知:
“……永嘉王是陛下近支,在宗室中颇有声望。
这位永宁郡主听闻才貌双全,琴棋书画俱佳,性情也活泼开朗,确是良配。
更重要的是,”他压低了声音,“王爷对清流一派颇多亲和。
你如今虽已入翰林,前程远大,但朝中局势波谲云诡。
若能得王府这门姻亲,日后在朝中对你必多有关照庇护,于你仕途可谓如虎添翼。
此等机遇,千载难逢,景衡,你需慎重考虑。”
林景衡听完,眼神未有丝毫波动,仿佛听到的是与己无关的事情。
直接摇头,语气坚定:
“景衡多谢外祖父告知,并为景衡前程如此劳心。
但姻缘之事,关乎一生。
景衡不愿借此攀附权贵,功名仕途,我自会凭真才实学去挣。
即便无有姻亲之助,亦自信能不负圣恩、不负己志。
况且,景衡心中已有所属,此生再无他想。”
赵士荣看着外孙斩钉截铁,以及那份初入翰林便自然生出的清贵与气度,并未动怒,也未再多劝。
只是沉吟片刻,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心中似乎已有了别的计较和主张。
扬州林府在接到赵士荣的报喜信约十天后,又接连收到了两封信。
一封是赵士荣的详细家书。
信中除了再次道贺,更是详细说明了京城诸多高官显贵欲与林家结亲的盛况。
重点强调了永嘉王府的郡主,言辞恳切,分析利害。
认为这无论是对景衡的个人前程,还是对整个林家的门楣提升,都是一桩不可错过,千载难逢的大好姻缘。
望他们慎重考虑,及早定夺。
林府老太太、大老爷、大太太看后,皆是欢喜满意,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