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能体现男方诚意和实力的环节。
林府可谓是拿出了十二分的重视,准备的聘礼极其丰厚。
除了规定的玄帛、束帛外,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董摆件,以及专门为春芽打制的全套赤金头面首饰,琳琅满目,足足抬了一百零八抬。
浩浩荡荡地从林府出发,穿街过巷,引得扬州百姓纷纷驻足围观,惊叹不已。
李府也早有准备,得体地收下了聘礼,并回赠了相应的礼物。
双方同时商定,将婚期定在了二十天后的黄道吉日,十一月二十九。
最后,便是最重头的“亲迎”了。
婚期前几日,两府已是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整个扬州城各级衙门官吏全都来了。
十一月二十九,大婚正日。
林府内外装饰华丽喜庆,红绸高挂,灯笼成排,宾客盈门,喧闹非凡。
吉时将至,新郎官林景衡身穿大红色的六品吉服,头戴乌纱,胸前系着大红绸花,更衬得他面如冠玉,神采飞扬。
新郎官心中激动难耐!
这是他期盼已久的日子,做梦都想明媒正娶春芽,与他心中的挚爱两情相悦,朝夕相伴。
他在赞礼官的引导下,于府中祠堂前行了告庙礼,禀明先祖。
然后便翻身上了装饰华丽的迎亲骏马,带着庞大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前往城西李府迎娶他的新娘。
与此同时,李府内,春芽在天不亮时就被唤醒,由全福夫人为她梳妆。
穿上内务府特赐的,绣着精致鸳鸯石榴图案的大红嫁衣,戴上沉甸甸的珠冠。
最后,一方绣着龙凤呈祥的红色盖头,轻轻落下,遮住了她的视线,也遮住了她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娇美容颜。
李安和张氏看着一身嫁衣、即将离家的女儿,又是欣慰又是不舍。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抵达了李府。
李府中门大开,披红挂彩,但想要顺利接走新娘,可没那么容易。
这第一道关卡,便是符合士大夫家门身份的“催妆”古礼,“诗文考较”。
既是礼仪,也是雅趣,更是对新郎一方才学的见证。
以林景瑜、林景瑞为首的林家子弟们,作为男方的代表,精神抖擞地站在府门前。
景瑞清了清嗓子,率先吟诵了一首文采斐然的《催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