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卿灵活地一闪,两人顿时笑闹着追打起来。
赵雷和李魁也在一旁跟着起哄,一时间,府衙门前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
宋河站在一旁,看着这几个活宝,唇角不自觉地勾起。
真是一群精力旺盛的小子。
不过,有这样的朋友,似乎也挺不错的。
……
青州学政衙署,灯火通明。
学政王瑞正坐在一堆如山高的试卷后面,揉着酸胀的眉心。
作为本次乡试的主考,他主要负责策论的终审。
今年的策论题目有二,任选其一。
一是《论开海之利》,二是《青州水患频发,何以治之?》。
前者是朝堂热点,后者是地方疾苦,都极考验考生的眼界与实务能力。
王瑞拿起一份卷子,展开一看,开头便是“圣人云……”,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一大篇,看似花团锦簇,实则空洞无物。
“唉,又是陈词滥调。”王瑞摇了摇头,随手将其放在一旁,归为“丙等”。
他又拿起一份,写的是水患之策,提出的无非是“加固堤坝”、“疏通河道”等老生常谈的法子,毫无新意。
“又是丙等。”
接连看了十几份,不是言之无物,就是拾人牙慧,最好的也不过是“乙中”,让王瑞兴致缺缺,昏昏欲睡。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已经凉透的苦茶,强打精神,又拿起一份卷子。
这份卷子的字迹,带着一种稚嫩的锋锐,笔画像是用刀刻出来的一般,力透纸背。
单是这手书法,就让王瑞眼前一亮。
他定了定神,看向正文。
开头第一句,就让王瑞精神一振。
“治水之要,非在堵,而在疏;非在耗,而在兴。”
好大的口气!王瑞心头微动,继续往下看。
卷中并未长篇大论地引用圣人言论,而是直接切入正题,分析青州水患的成因,从上游山林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到下游河道淤积,条理清晰,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