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岁的少年,再怎么聪慧,也终究是个孩子,必然会选择对他最有利的道路。
然而,宋河的反应,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只见宋河先是对着王瑞,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多谢王学正厚爱,学生愧不敢当。”
然后,他直起身,目光清澈,语气坚定地说道:“学生有一言,想请教先生。”
“但说无妨。”王瑞和蔼地笑道,以为他要询问具体的学习安排了。
宋河却道:“敢问先生,若我拜入您门下,是否就要终日待在您的书房,由您一人教导,再不能去官学的大讲堂,与诸位同窗一同听学了?”
王瑞一愣,下意识地点头:“亲传弟子,自然是由为师倾囊相授,无需再去听那些大课了。”
“那学生,不能拜您为师。”
宋河的回答,干脆利落。
王瑞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为……为什么?”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宋河再次躬身,说出了一番让王瑞和李渔都无比熟悉的话。
“回禀先生。学生以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官学之中,同学少年,各有其长。或精于算学,或善于辩论,或于某一经某一史有独到见解。”
“学生愚钝,正愿身处其中,博采众长,以补己短。”
“若闭门造车,只随一位先生学习,固然能专精一艺,却也失了见识天下英雄、砥砺自身锋芒的机会。”
“所以,学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