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给了我们一把尚方宝剑。”张承安的手指在空中虚虚一斩,“我会对地方官说,此物坚固耐久,速成价廉,乃是圣上体恤万民、快速推行防疫的恩典。谁要是建得慢了,用的料不对,那就是抗旨不遵,漠视圣恩!”
“那些人怕我还来不及,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明确的指标,他们只会抢着去办。到时候,我只要暗示一句,药庐建设要‘就地取材’,‘发动百姓’……你猜会怎么样?”
“他们会把最好的石灰石矿山双手奉上,还会征发……不,是‘组织’数不清的劳力,免费给我们干活。”
“没错!”张承安一拍大腿,“
我们甚至不用花一文钱!石料、人工、烧窑的场地、烧窑用的煤炭,地方上都会替我们‘解决’掉。这叫什么?这就叫取之于贪官,用之于社稷!”
他为自己这个完美的逻辑闭环感到得意,但宋河却冷静地泼了一盆冷水。
“想法很好,但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宋河拿起那块坚硬的灰色方块,在手里掂了掂,“这东西,不是把石头烧了磨成粉再和上沙子那么简单。”
张承安的笑容僵了一下:“什么意思?”
“意思是,从我手里这块完美的样品,到全天下工匠都能造出合格的水凝土,中间差了一套标准。”
宋河解释道,“石灰石要烧到什么火候?用什么窑?黏土和沙子的比例是多少?要多细的粉末?水要加多少?怎么搅拌才均匀?这些但凡有一步出了差错,造出来的可能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渣。”
他看着张承安:“你总不希望,那些官员为了赶工期交差,用一堆豆腐渣工程糊弄你,最后房子塌了,砸死几百个病人吧?”
张承安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只想着如何利用权力和规则,却忽略了技术本身。宋河说得对,一旦大规模铺开,品控就是最大的难题。他一个文官,根本不懂这些。
“那……那怎么办?”他刚刚膨胀起来的计划,仿佛被戳破了一个洞。
宋河却笑了:“别慌,这正是我要做的。”
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拿起笔,眼中是他独有的、属于创造者的自信。
“今晚,我就给你画出两种东西。第一,是烧制石灰的标准化窑炉图纸,从尺寸、结构到通风口,保证各地工匠按图索骥,就能造出一模一样的窑。第二,我给你写一本《水凝土建造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