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就这两个字?”周窈的眼睛瞪得溜圆,显然没料到会是这样,嘴巴都成了O形,“体育生们送的贺卡不是立体的就是带香味的,赵磊那个还能投篮呢,江翊这也太简单了吧,跟写作业似的,还不如我给我弟写的鼓励便签呢!”苏晓晓却把卡片轻轻抚平,指尖划过那两个字,纸页上能摸到笔尖划过的凹凸感,像能感受到写字时的认真和用力,她把卡片凑近鼻尖,能闻到淡淡的墨水味,混着阳光晒过的纸香:“他平时就这样,话很少,但说的都是真心的,比那些花里胡哨的话靠谱多了。”
林溪凑近看,发现卡片背面有淡淡的印痕,像是垫着什么东西写的,隐约能看出是道物理题的草稿,公式的边缘还沾着点铅笔灰,能辨认出“F=ma”的字样。她突然想起江翊的笔记本,想起他总在课间独自刷题的样子,眉头微微皱着,手指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原来他连写贺卡时,都离不开最熟悉的物理题,像把祝福都写在了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笨拙却真诚。
回到教室时,江翊已经坐在座位上,假装看窗外的雪景,手指在窗台上画着圈,耳朵却红得像被冻透了,连带着脖颈都泛着粉色。苏晓晓经过他座位时,把物理练习册往桌上轻轻一放,刚好露出夹在里面的灰色卡片,“加油”两个字朝上,像在无声地回应。江翊的肩膀明显僵了一下,握着笔的手指关节发白,却始终没回头,直到苏晓晓回到座位,翻开练习册的声音传来,他才偷偷用余光瞟了一眼,嘴角悄悄扬起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像被风吹起的树叶。
第二节自习课,苏晓晓把江翊的贺卡放进透明文件夹,夹在赵磊的立体篮球场和陈阳的音乐贺卡中间。灰色的卡片在五颜六色的贺卡里显得格外朴素,却被她用银色的回形针别得整整齐齐,回形针都被捏成了小小的心形,旁边还放了片自己捡的银杏叶,和卡片的颜色很搭,叶脉清晰可见。周窈翻着文件夹啧啧感叹:“这反差也太大了,体育生们的贺卡像游乐园,江翊的像安静的图书馆,不过放在一起还挺和谐,像热闹派对里的安静角落。”
苏晓晓没说话,只是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加油”两个字,指尖传来纸页的温度。她想起上周物理小测,自己有道力学题卡了很久,急得额头都冒了汗,江翊从旁边经过时,假装捡笔,悄悄把草稿纸往她这边推了推,上面画着受力分析图,旁边用铅笔写着“用正交分解法试试,像拆积木一样”;想起运动会时她的错题本掉在跑道上,是江翊追了半圈捡回来的,本子上还夹着片银杏叶,说“当书签能提神,比咖啡管用”。
这些细微的瞬间,像现在这张只有两个字的贺卡,简单却实在,像冬日里的热开水,平淡却暖胃,在需要的时候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苏晓晓突然明白,江翊的祝福从来都不是华丽的装饰,而是藏在需要时的恰到好处,像解物理题时的关键公式,不多余却能直击核心,带着沉默的力量。
午休时,林溪看见江翊在操场边的银杏树下徘徊,手里捏着个深蓝色的保温杯,蒸汽从杯口冒出来,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模糊了他的侧脸。他时不时往教学楼的方向看,脚尖把地上的积雪踩得咯吱响,留下串串脚印,银杏叶落在他的肩膀上,他也没察觉,只是盯着树干上的划痕发呆,那是同学们刻下的身高标记。林溪想起那张灰色的卡片,突然觉得这个总是沉默的男生,其实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关心,像把所有的话都融进了那句“加油”里,深沉又内敛。
周窈抱着保温杯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我刚才去办公室交作业,听见王老师夸江翊呢,说他把物理笔记整理成了题库,从高一到现在的错题都汇总了,还在每个难题旁边写了易错点,准备复印给全班同学当复习资料!”林溪往江翊的方向看去,他正低头把保温杯里的水倒在树根下,热水在雪地里烫出小小的洞,手指在杯壁上轻轻敲着,节奏像在数物理公式的步骤,规律又认真。
下午的物理课,王老师果然拿着摞复印好的笔记走进来,纸张边缘还带着复印机的温度,说是江翊主动整理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重点,红色标易错点,蓝色写解题思路,每个公式旁边都画着小小的示意图,比如用小人跑步的姿势解释加速度。“江翊同学不仅自己学习认真,还懂得分享,”王老师举起笔记给全班看,镜片反射着阳光,“大家要学习这种互助精神,尤其这上面的易错点标注,比我讲的还清楚,简直是期末复习的宝藏!”
同学们传看笔记时,林溪发现每本笔记的最后一页,都贴着片干枯的银杏叶,叶脉上用铅笔写着小小的“加油”,和苏晓晓贺卡上的字迹一模一样,笔画末端都带着小小的勾。她翻到自己的那本,银杏叶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指南针,指针指向“正确答案”四个字,像在呼应陆知行贺卡上的图案,原来江翊把祝福藏在了每本笔记里,像撒在雪地里的种子,悄悄传递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