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内,巨大的青铜瑞兽香炉依旧吞吐着淡青色的苏合烟缕,清雅的气息固执地盘旋。霍光端坐在御案之后,玄色朝服将他衬得如同一尊深色的雕像。他面前摊开的,并非紧急军务或人事任免,而是一卷关于桑弘羊死后,盐铁专卖与均输平准政策存续利弊的廷议奏疏——一场没有桑弘羊的“盐铁论”。
殿门无声地开启,带来一线清冷的空气。汉昭帝刘弗陵走了进来。他身着玄端常服,身量比数月前似乎拔高了些许,虽依旧带着少年人的单薄,但行走间步履沉稳,肩背挺直。那张继承了钩弋夫人秀美轮廓的脸庞上,属于孩童的圆润正悄然褪去,显露出些许清俊的棱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曾经清澈如溪水,此刻却像沉静的深潭,映着殿内幽深的光线,平静之下是难以窥测的深度。他走到御案前,并未像往常一样依偎在霍光身侧,而是保持着臣子觐见的距离,躬身行礼:
“大将军。”
声音不高,却清晰平稳,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属于成年人的克制与疏离。
霍光抬起头,目光落在年轻的皇帝身上。那目光如同探照,沉稳、锐利,带着审视的意味,仿佛要穿透这具正在抽条的身躯,看清里面那颗经历了血火淬炼后,究竟生出了怎样的芯子。他微微颔首,并未如往常般示意昭帝近前落座,只是将手边那卷盐铁奏疏轻轻向前推了半寸:
“陛下。桑弘羊伏诛,其政犹存。此乃朝臣议其盐铁、均输、平准诸策存废利弊之疏。陛下可一观。”
这是一个刻意的试探。一个精心挑选的、不涉及当下核心权力、却又关乎国本、足够复杂的议题。霍光需要知道,眼前这个少年,在经历了那场由他主导的血腥风暴后,是变得更加依赖,还是……生出了别的什么。
昭帝没有立刻去看那卷奏疏。他迎着霍光的目光,那双深潭般的眼眸里没有躲闪,也没有畏惧,只有一种近乎凝滞的平静。他缓缓伸出手,指尖在触碰到冰凉的竹简前,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瞬。那停顿极其短暂,却清晰地落入了霍光眼中。然后,他稳稳地拿起奏疏,展开。
殿内陷入一片沉寂。只有竹简翻动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和瑞兽香炉中炭火细微的噼啪声。昭帝垂眸阅读,神情专注。阳光斜斜地打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挺直的鼻梁和紧抿的唇线。霍光的目光并未移开,他观察着少年皇帝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那微微蹙起的眉心,那偶尔掠过、带着思索的眼神,那翻动简册时沉稳的手指。时间在无声的审视中流淌。
良久,昭帝合上奏疏,并未放回御案,而是依旧拿在手中。他抬起眼,再次看向霍光。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仅仅是平静,更添了几分清晰的、属于思考后的笃定。
“大将军,”他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比刚才多了几分沉稳的力量,“桑弘羊其人,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其罪当诛。然其盐铁专营、均输平准之策,非为桑氏私利所设。”
他微微停顿,似乎在组织着更精准的语言,目光掠过御案上堆积的文书,仿佛在那些冰冷的竹简中寻找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