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巷的晨光刚漫过青砖黛瓦,锦华公益基金会的全球视频会议已如期召开。陆栀念坐在老宅改造的会议室里,胸前的栀子花纹章与桌上的百年公益档案相映成趣,全息投影屏上,来自80个国家的共治联盟代表正同步见证《全球公益透明化公约》的最终签署——这是肃清光明会后,全球公益体系的又一里程碑。
“陆总,公约签署完成,全球公益项目的区块链溯源覆盖率已达100%,捐赠者可实时查看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沈慕言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他身后的技术团队正举杯庆祝,眼底是连日奋战后的轻松,“另外,顾鸿远留下的核心档案已全部解密,除了‘混沌之眼’的零星记载,我们还发现了他藏匿的230亿公益补偿基金,已按计划注入全球贫困地区教育项目。”
陆栀念点头,目光落在投影屏上滚动的受益数据上——仅一周时间,补偿基金已让12个国家的800所乡村学校换上新教具,30万儿童获得免费营养午餐。这些真实的改变,比任何胜利宣言都更有力量。
会议结束后,秦峰拿着一份加密报告走进来,脸色凝重:“陆总,沈先生破解了顾鸿远的私人日记,里面提到‘混沌之眼’并非现代组织,而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秘密社团,核心成员自称‘秩序守护者’,以‘重塑世界格局’为目标,曾先后操控过7个跨国黑产组织,暗影财团和光明会只是他们不同时期的‘棋子’。”
日记的扫描件被投射在大屏幕上,泛黄的纸页上,顾鸿远的字迹带着压抑的恐惧:“混沌之眼从不直接露面,只通过加密指令操控棋子,他们的核心信仰是‘弱肉强食’,认为公益、慈善都是阻碍‘自然秩序’的枷锁,必须彻底摧毁。他们曾警告我,若光明会失败,将启动‘清道夫计划’,清洗所有坚守纯粹公益的组织。”
“清道夫计划?”陆栀念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顾鸿远有没有提到具体内容或触发条件?”
“只有一句模糊的记载:‘清道夫始于公益,终于公益’。”秦峰补充道,“结合他之前的行动轨迹分析,我们推测,这可能是一种针对公益组织的精准打击——通过伪造极端案例、煽动公众对公益的不信任,最终让公益体系自我瓦解。”
沈慕言的视频画面突然切入,语气急促:“陆总,有新发现!我们在光明会的残余服务器中,找到了一段加密音频,是‘混沌之眼’给顾鸿远的最后指令,里面提到‘三个月后的全球公益论坛,是清道夫计划的启动节点’。”
音频被播放出来,声音经过多层伪装,沙哑而冰冷:“光明会的失败证明,集权操控无法摧毁纯粹公益,唯有让公众主动放弃对公益的信任,才是终极之道。论坛上,我们会用‘公益腐败典型案例’引发舆论海啸,你若配合,可保光明会残余势力全身而退。”
陆栀念的眼神瞬间锐利。全球公益论坛是联合国主办的年度盛会,将汇聚全球媒体和数十亿观众,若“混沌之眼”真能在此时抛出伪造的“腐败案例”,哪怕是虚假信息,也足以引发全球性的公益信任危机——毕竟,暗影财团和光明会的前车之鉴,已让部分公众对公益组织心存芥蒂。
“他们想故技重施,用舆论当武器。”陆栀念沉吟片刻,做出决定,“秦峰,你联合国际刑警和共治联盟安全部,深挖‘混沌之眼’的历史踪迹,重点排查近百年重大公益丑闻的幕后推手,寻找他们的行动规律;沈慕言,你带领技术团队,构建‘舆论防火墙’,实时监控全球社交平台和媒体动态,一旦出现相关虚假信息,立刻溯源并澄清;我会亲自牵头,在论坛上推出‘公益阳光计划’,用全透明的运作模式和真实案例,击碎任何抹黑企图。”
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通知苏婉阿姨,让她以‘公益纠错者’的身份,参与论坛圆桌讨论。她的经历——从被胁迫犯错到主动救赎,比任何空洞的承诺都更能让公众相信,公益组织有自我净化的能力。”
接下来的三个月,全球公益领域掀起了一场“透明化革命”。在陆栀念的推动下,共治联盟推出“公益阳光指数”,从资金透明、项目成效、监督机制等10个维度对全球公益组织进行评级,评级结果实时公示;沈慕言研发的“舆论防火墙”接入全球200家主流媒体和50个社交平台,能在3秒内识别虚假信息并启动溯源;秦峰则带领团队,梳理出19世纪末至今的17起重大公益丑闻,发现其中8起都有“混沌之眼”的间接痕迹——伪造证据、买通媒体、煽动公众情绪,手法如出一辙。
苏婉也积极投入准备,她整理了自己的经历,撰写了《公益路上的迷途与救赎》一文,在全球公益期刊发表后引发广泛共鸣。很多读者留言表示,苏婉的坦诚让他们看到了公益组织的真实与担当,也更愿意相信那些坚守初心的公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