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宫外风靡与宫内暗箭

孙管事见她反应迅速,言辞恳切,一时倒也难以立刻定罪,只是阴恻恻地道:“是否牵强附会,尚需查证。不过,林掌案,你要记住,宫里的差事,首要的是‘稳妥’二字。风头太劲,未必是福。你好自为之!”说完,带着人拂袖而去。

虽然暂时逼退了孙管事的直接发难,但林小满知道,危机远未解除。对方既然提出了这个由头,必定会继续深挖,甚至可能在宫外制造更多“证据”来坐实她的罪名。她身在宫中,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完全是睁眼瞎,处境极其被动!

忧心如焚之际,她唯一能想到的求助对象,只有靖王赵琰。但赵琰行踪莫测,她根本无法主动联系。那种无力感,几乎让她窒息。

就在她焦虑万分之时,当晚,灶间再次迎来了不速之客——并非王公公,而是靖王身边那名沉默的随从。他如同鬼魅般出现,递给她一个小小的、密封的竹筒。

“王爷让交给姑娘的。”随从低声道,不等林小满多问,便迅速离去。

林小满心跳加速,连忙回到内室,小心打开竹筒,里面是一张卷着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赵琰那熟悉的、劲瘦的字迹:

小主,

“宫外‘吸管汤包’风靡,文人题咏,乃‘八珍楼’推波助澜,意在构陷‘借御造势’。勿慌,已着人散播‘汤包乃姑娘入宫前所创,与御宴无涉’之言,并引京兆尹关注物价舆情,可控。”

“然,苏清远狗急跳墙,恐有更毒之计。宴前两日,务必警惕膳食饮水,慎接不明赠礼。瑾瑜处已打招呼,紧要时可用玉牌。”

纸条上的信息,让林小满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宫外的火爆和文人题诗,竟然是“八珍楼”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故意抬高“林记”汤包的热度,引发关注,然后反过来诬陷她利用宫中身份为自家牟利!好一招借刀杀人!而赵琰,早已洞察先机,并采取了反制措施!

但更让她心惊的是后半句——苏清远恐有更毒之计!警惕膳食饮水,慎接赠礼?这是暗示对方可能下毒?!而且目标直指千叟宴前夕!若她在宴前中毒倒下,或者卷入什么不清不楚的赠礼风波,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赵琰的提醒,让她浑身的血液都凉了半截!对方的手段,一次比一次没有底线!从商业打压、舆论抹黑、绑架勒索,到现在直接威胁人身安全!这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