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故事新编与暗巷杀机

第四,营造“林记”专属文化氛围。 她在店内辟出一角,设立了一个小小的“雅集”,摆放几本常见的诗词杂记,悬挂李翰林的题字和一些顾客的赠诗(经允许后),鼓励文人墨客留下墨宝。虽简陋,却意在传递“林记”不仅是一个食铺,更是一个有文化气息的交流空间。

这套组合拳悄然打出,效果逐渐显现。来“林记”的顾客,不仅为了口腹之欲,更开始带着一种“品鉴”和“了解故事”的心态。“会员竹牌”的持有者,更是以能第一时间获得新品和背后的故事为荣,忠诚度大增。“林记有故事的点心”这一印象,慢慢在特定圈子中固化下来。

然而,树大招风。林小满这套“文化营销”的策略,看似柔和,实则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竞争——品牌软实力的较量。这无疑更加刺痛了“八珍楼”这类依赖传统模式、注重表面排场的行业巨头。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周先生匆匆来到“林记”,面色凝重地将林小满请到僻静处。

小主,

“林姑娘,近日坊间有些不好的风声。”他压低声音,“有同行放话,说咱们这些说书人‘不务正业,沦为商贾喉舌,有辱斯文’。还……还有人暗中警告,让少讲些‘有的没的’故事,尤其……是跟吃食有关的。”

林小满心中一惊!果然来了!苏清远的“釜底抽薪”,开始指向帮她传播口碑的渠道了!他想扼杀“林记”的声音!

“周先生,给您添麻烦了!”林小满深感歉意。

“麻烦倒不怕,”周先生摆摆手,眉头紧锁,“只是对方来头不小,怕是……不止‘八珍楼’一家。有些老伙计已经不敢再接这类活了。姑娘,你这套‘故事’法子虽好,却也惹眼了呀!”

周先生的话,让林小满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对手的反击,从商业层面蔓延到了舆论掌控层面,试图从根本上消除“林记”的文化影响力。这比断供食材更加阴险。

送走周先生,林小满心情沉重。看来,仅仅依靠民间说书人,渠道既不稳定,也易受打压。必须寻找更可靠、更高层次的传播途径。可是,出路在哪里?她不禁又想起了赵琰,他能轻易影响官差,是否也能……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她立刻压下,依赖靖王绝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