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九重塔影与风满危楼

那卷藏于画轴之中的神秘绢信,如同一声来自幽冥的低语,将林小满从“皇商”殊荣带来的短暂眩晕中彻底惊醒,投入了一个更加深邃、更加令人不安的谜团之中。

“珠非珠,玉非玉,秘藏于九重塔下,心契者方见其光。旧窖已空,新枝待发,慎守其根,静待风来。”

这寥寥数语,在她脑中反复盘旋,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钥匙,试图开启一扇通往未知深渊的大门,却又因信息过于隐晦而不得其法。“珠”无疑指“琉璃翡翠珠”,但“非珠非玉”是何意?是指它并非真正的珠宝玉石,而是某种形似珠玉的奇异果实?还是暗示其价值与意义远超寻常珠玉?“九重塔”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建筑?还是某种隐喻?汴京城中塔寺众多,但称得上“九重”的屈指可数,会是皇宫中的某座塔楼吗?还是指……佛家所谓的“九重宝塔”之概念?“心契者”又是指谁?是血脉相连的后人?还是志同道合之人?亦或是……持有某种信物或知晓某种秘密的人?

“旧窖已空”印证了胡老头密室已被她发现且核心之物(种子、竹简、钥匙)已转移;“新枝待发”似乎指向了她这个继承了胡老头部分技艺的“后人”;“慎守其根,静待风来”则是明确的警告与等待的指示。

这封信的作者,对“胡记”的秘密了如指掌,甚至知道她已有所获!其用意是善意指引,还是恶意引诱?柳先生口中的“故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是敌是友?

巨大的疑问和危机感,如同阴云般笼罩着林小满。她将绢信与那片来自《食珍录》的银色叶子并置案头,试图找出其中的关联,却一无所获。太后赏书,神秘人赠信,两件事接踵而至,是巧合,还是某种默契的安排?她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枚棋子,被无形的手推动着,走向一个预设的棋局,却连对手是谁、目的为何都看不清。

然而,现实的浪潮并未因她的困惑而停歇。“皇商”的名头如同给“林记”插上了翅膀,声望与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聚。每日铺子门前车水马龙,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不乏各级官员府邸、豪门望族的长期订单一—这既是生意,也是无形的人脉网络。林小满深知其中利害,更加谨言慎行,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严守商业本分,绝不轻易卷入任何派系纷争。她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严格把控点心质量、培训伙计、优化流程,让“林记”的运营在盛名之下依旧井然有序,根基愈发稳固。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地位的急剧攀升,使得她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各方势力试图拉拢或试探的目标。几日来,借着恭贺、洽谈生意等名义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背景复杂,言辞微妙。

最先找上门的是户部一位负责市舶司事务的员外郎,言语间透露出可对“林记”海外香料采购给予便利,暗示希望与靖王府“多多亲近”。林小满以“商户本分,不敢攀附”为由,客气而坚定地回绝了。

接着是几位与孙御史一派关系密切的文人清客,举办诗会,特意送来请柬,盛赞“林记”点心乃“文人雅食”,欲邀她赴会“共论风雅”。林小满心知这是试图将她纳入其文化圈层,借机打探或施加影响,便以“身份低微,不敢叨扰雅集”婉拒。

最让她警惕的,是一位自称是“江南织造局”管事的中年人,出手阔绰,欲重金求购“林记”部分点心的独家供应权,并暗示其背后有内务府的背景,可助“林记”贡品采办之路更加顺畅。此人谈吐不凡,但对点心工艺细节过于好奇,屡次旁敲侧击询问原料来源,尤其是一种“带有特殊清香的叶片”是何物。林小满心中警铃大作,表面敷衍,事后让石猛暗中查访,却发现所谓的“织造局管事”身份存疑,其落脚处也与一些背景复杂的商号有往来。

这些形形色色的接触,让林小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和新生的“林记”已被卷入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心。她如同一叶扁舟,航行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的海面上,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把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