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御前应对与五谷玄机

“陛下谬赞。”林小满恭敬答道,“民女技艺粗浅,不过是从家传的一些残破古籍中偶得一二,加之平日胡乱琢磨,实在登不得大雅之堂。太后娘娘凤体安康,乃太医署诸位大人医术精湛,民女微末之功,不敢居功。”

她将功劳推给太医,态度谦逊,回答得滴水不漏。

皇帝微微颔首,似乎对她的谦逊颇为满意,转而问道:“哦?家传古籍?不知是何种古籍?朕对医食同源之理,亦颇有兴趣。”

来了!果然问及来历!林小满心念电转,面上却不动声色:“回陛下,只是一些年代久远、连书名都模糊不清的杂记手札,多是记载各地食材特性、民间食疗土方之类,杂乱无章,并无所成体系。民女也是闲暇时翻看,依样画葫芦,实在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刻意将来源模糊化,避免言多必失。

皇帝目光深邃,看了她片刻,未再追问古籍细节,话锋一转:“那你且说说,依你之见,何为养生膳食之要?”

林小满沉吟片刻,谨慎措辞道:“民女愚见,养生之要,首在‘顺应自然,平衡为本’。食材取时令之鲜,烹法求原味之真,不尚过分奢华繁复。再者,需因人而异,辨体施食。如陛下日理万机,耗神费力,饮食当以健脾养胃、补气安神为主,宜清淡温补,避免油腻厚味,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她这番话,融合了现代营养学均衡膳食的理念,却用古代中医的理论包装起来,既显得有道理,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显然对这“平衡为本”、“辨体施食”的说法有些兴趣:“嗯,此言倒有些新意。如今御膳房所呈,虽极尽精致,然有时确觉肥腻。依你之见,该如何调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一个展示价值又不易出错的机会。林小满心中稍定,继续道:“民女浅见,或可于细微处调整。譬如,陛下日常饮粥,可在白粥中略添山药、茯苓、莲子等健脾之物;饮茶时,可佐以少量枸杞、红枣,补气血而不滋腻;点心一类,可适当减少糖油,多用豆沙、枣泥、坚果等天然甜香之物。总之,以清补缓调为主,如同细雨润物,而非烈酒猛药。”

她边说边观察皇帝神色,见其微微颔首,似在思索,便大胆地引入了一个更核心的现代理念,但依旧用古语包装:“民女曾于古籍残页中见一说法,谓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指饮食需杂而有序,不可偏废。并非珍馐美馔方是养生,寻常五谷杂粮、时令果蔬,搭配得宜,其效更胜珍奇。”

“五谷为养……杂而有序……”皇帝重复着这几个字,眼中精光一闪,似乎被触动了某根心弦。他久居九五之尊,食必精脍必细,却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滞腻”与空虚,林小满这番话,恰恰点中了他某种潜在的感受。“此言,颇有道理。看来,朕以往确是过于追求口腹之欲了。”

殿内气氛似乎缓和了不少。皇帝又随口问了些关于食材搭配、时令进补的问题,林小满皆谨慎作答,引经据典(自然是胡编或推给“古籍”)却又言之有物,显得既专业又本分。

然而,就在林小满以为这次召见即将平稳结束时,皇帝忽然放下茶盏,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语气平淡,却让林小满瞬间脊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