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紧紧握住林小满的手,目光灼灼:“小满,你信我吗?”
“我信!”
“好!”赵琰斩钉截铁,“我们兵分两路!我留下,继续监视韩德昌和北漠动向,必要时刻,或可设法拖延!你,立刻带着方略和部分样品,由最可靠的‘夜枭’精锐护送,秘密返回汴京!亲自向父皇呈献《军粮改良策》!”
亲自返京?面圣献策?在这个最危急的关头?
林小满瞬间明白了赵琰的意图。这不仅是献策,更是要将她置于相对安全的汴京,而他自己,则要留在最危险的漩涡中心!同时,这也是向皇帝展示忠诚与能力的最佳时机,若献策被采纳,她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将截然不同,或可成为破局的关键!
“不!王爷,你比我更重要!你回去,我留下!”林小满急道。
“傻话!”赵琰厉声打断,“你的方略,唯有你最能阐述清楚!且你身份不易引人生疑。而我,必须留在这里,稳住局势!此事关乎国运,非儿女情长之时!听我的!”
看着赵琰不容置疑的眼神,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力量与决绝,林小满的泪水涌上眼眶,她知道,这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她重重点头,哽咽道:“好!我回去!你……一定要平安!”
“放心。”赵琰将她拥入怀中,声音低沉而坚定,“为了你,为了这江山社稷,我一定会活着回去见你。”
当夜,月黑风高。林小满将连日来整理好的《军粮改良策》纲要、样品以及一封赵琰亲笔书写、禀明北疆危局的密信,贴身藏好。在四名最精锐的“夜枭”死士护送下,她换上男装,抹黑脸孔,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黑水堡,踏上了危机四伏的返京之路。
而赵琰,则留在那座风暴眼中的边塞孤堡,如同定海神针,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
就在林小满离开的第三天清晨,朔方方向,尘烟滚滚,一支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骑兵,簇拥着一员顶盔贯甲、面色冷峻的大将,抵达了黑水堡城下。守军噤若寒蝉。
那大将端坐马上,目光如电,扫过堡内诸人,声如洪钟:
“奉节度使大将军令,彻查奸细!堡内所有人等,一律不得擅离!违令者,格杀勿论!”
而他身边,一个文士打扮、眼神阴鸷的中年人,锐利的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了客栈二楼,那个“赵账房”所在的房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