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试探,逼赵琰表态,亮出底牌。
赵琰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静却清晰:“张帅忠义,本王感佩。然本王此番脱困,非为争权夺利,更非觊觎大位。所为者,三事耳:一为查明先帝与太子真正死因,告慰父皇兄长安息;二为揭露赵玦假冒皇子、祸乱朝纲之罪,以正国法;三为肃清奸佞,还政于朝,使天下重归太平,百姓得以安居。若新帝(赵琮)能明辨是非,铲除赵玦高世玄一党,本王愿奉其为君,竭诚辅佐;若其不能……届时,自有宗法朝议公断。本王所求,无非公道二字,而非九五权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番话,掷地有声,坦荡无私,明确划清了“清君侧”与“夺帝位”的界限,将自身立于道义制高点,也堵住了张文远可能以“扶持从龙之功”为诱饵的试探。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众官员面面相觑,神色各异。张文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与算计,随即又堆满笑容:“王爷高风亮节,心系社稷,老夫佩服!只是……赵玦势大,掌控京畿,新帝年幼,恐受挟制。王爷欲行此事,千难万险,需有雷霆万钧之力啊……”
“所以,更需张帅这等忠臣良将,勠力同心,共扶社稷。”赵琰将球轻轻踢回。
宴会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张文远不再深入话题,转而谈论风花雪月,但眼神闪烁,显然在重新评估赵琰的价值和风险。
林小满安静地坐在赵琰下首,默默观察着席间众人。她注意到,张文远对几道口味浓烈的河西特色菜肴(如手抓羊肉、烤驼峰)颇为青睐,但对一道看似清淡的江南时蔬却几乎未动。她还发现,坐在末席的一位文官模样的老者,在听到赵琰“不慕皇位”的表态时,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赞许,而几名武将则略显失望。这宴席,真真是“宴无好宴”,人心如沸,各怀鬼胎。
宴后,赵琰一行人被安置在节度使府一座独立的、环境清幽却也守卫森严的别院中。待遇优渥,实则软禁。
“王爷,这张文远老奸巨猾,态度暧昧,恐难以信任。”秦义忧心忡忡。
赵琰颔首:“他是在观望,待价而沽。我们需设法摸清他的底牌和真实意图,最好能找到他与赵玦是否已有勾结的证据。”
“此事难如登天。”石坚皱眉。
一直沉默的林小满忽然轻声开口:“王爷,或许……可以从饮食入手。”
众人目光聚焦于她。
“张文远宴席之上,饮食偏好鲜明,尤喜浓油赤酱、滋味厚重的肉食,不喜清淡。其麾下文武,口味亦各有不同。”林小满分析道,“饮食偏好,往往能折射其心性、甚至其背后势力的倾向。若能接近其厨房或负责其饮食之人,或能窥得一二线索。再者,若能投其所好,以美食为媒介,或能打开局面,获取信任,甚至……听到些在正式场合听不到的话。”
赵琰眼中一亮:“小满,你有把握?”
“可以一试。”林小满目光坚定,“我可借‘答谢款待、略尽心意’之名,为张文远及其亲近属官烹制一些点心或药膳。只要有机会进入厨房,接触相关人员,便有办法。”
“此计甚好!但务必小心,安全为上!”赵琰叮嘱道。
计划已定,林小满次日便通过侍女向张文远夫人表达了想亲手制作一些家乡点心感谢张帅款待之意。张文远夫人似乎颇感兴趣,欣然应允,安排她至节度使府大厨房帮忙。
大厨房内,人员混杂,各司其职。林小满以精湛的技艺和谦和的态度,很快赢得了厨役们的好感。她精心制作了几样口味浓郁、造型别致的肉酥点心和一道温补药膳,特意加重了张文远偏好的香料。同时,她暗中留意厨房食材来源、人员往来,尤其注意是否有来自京城方向的特供食材或调料(可能暗示特殊联系),并借闲聊之机, subtly 打探府内人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