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高兴之余,忽然想到一个实际问题,关切地问:“那……军长和政委以后是不是就要常去军区司令部办公了?不在咱们军部了?” 她有点担心首长调动会影响军内稳定。
邵明珠明白她的顾虑,笑着摇摇头,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这个你放心!我问过军长和政委了。他们明确说了,工作重心还在咱们军里!军区那边是兼职,定期去开会汇报,家还安在军部! 军长说,家,不能搬!”
“真的?!那太好了!”刘念长舒一口气,拍手笑道,“军长和政委真是念旧情,重根基!有他们坐镇,咱们军肯定稳如泰山!对了,”她想起赵刚和冯楠的事,狡黠地眨眨眼,“赵政委还在军部,那他和冯楠姐见面也方便多了!真是双喜临门!”
邵明珠也被她逗笑了:“你呀,操心的事儿还不少!不过说得对,这确实是好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稳了些,“军里稳定,我们下面的人干活也安心。现在形势变化快,我们更得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能给首长们拖后腿。”
“嗯!你一定行的!”刘念用力点头,给丈夫鼓劲,“你现在是代理副参谋长了,责任重了,更要好好干!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有我呢!保证不让你分心!”
看着妻子坚定而支持的眼神,邵明珠心中充满了力量和温暖。他伸手握住刘念放在桌上的手,轻声说:“谢谢你,媳妇儿。有你在背后支持我,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阳光透过食堂的窗户,洒在两人紧握的手上,也洒在桌上那罐冒着热气的鸡汤上。
时间进入1950年夏末,随着全国局势基本稳定,军队建设的重心开始从“打天下”向“治军”、“建军”转变。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口号,全面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先进经验被提上日程。一整套关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始自上而下地在各部队推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股“正规化”旋风吹到X军时,在军营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那些从战争年代摸爬滚打出来的老革命们来说,许多新规矩让他们感到格外别扭甚至“恼火”。
这天上午,军部机关进行军容风纪突击检查。由新任代理副参谋长邵明珠带队,军务科的几名参谋跟着。检查到军长梁光涛办公室门口时,邵明珠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敲了门。
“进来!”里面传来梁光涛洪亮的声音。
邵明珠推门进去,立正敬礼:“报告军长!军务部门进行军容风纪例行检查!”
梁光涛正趴在桌上研究地图,头也没抬,挥挥手:“查吧查吧!老子这儿没事!” 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风纪扣敞开着,袖子挽到胳膊肘,帽子随手扔在旁边的椅子上。
邵明珠看了看身旁军务参谋为难的脸色,只好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军长……这个……新的《内务条令》规定,机关办公时间,必须着装整齐,扣好风纪扣,戴正军帽……”
梁光涛这才抬起头,皱着眉头,扯了扯自己的领口,一脸不耐烦:“啥?风纪扣?扣上这玩意儿脖子勒得慌!喘气都不痛快!老子打仗那会儿,光膀子都跟鬼子干!现在坐办公室了,倒讲究起这个来了?”
邵明珠陪着笑,耐心解释:“军长,您说的是。可现在不是提倡正规化嘛……苏联顾问说了,军人仪表体现军队纪律和精神面貌。 咱们现在是首都卫戍部队,代表国家形象,得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