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碳索之路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1337 字 14天前

陈遇把脸埋进手心:“妈,我太自大了……我以为知道碳布重要就能做成,结果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懂。”

母亲温柔地拍拍他:“那就从基础开始学。你爸说了,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肯学习的人有机会。”

第二天,陈遇开始疯狂补习。物理课上,他第一次认真听讲力学部分;化学课上,他追着老师问有机分子结构;甚至找高三学长借了《大学物理》预习。

毛蛋看他这样直摇头:“表弟,你疯了吧?这些大学内容哪看得懂!”

“看不懂就问!”陈遇眼睛里有血丝,但亮得吓人,“我去技校找你,你们有机床,有老师傅,总能找到办法!”

技校实训车间里,老师傅听着两个少年的问题直挠头:“碳纤维?那得用特种机床!我们这普通车床精度不够。”

但老师傅还是被他们的热情打动,找来一本《精密机械设计》:“要先懂机械原理,才能搞设备改造。”

转折发生在一周后。毛卫国带来一位客人——材料所退休工程师老周。老人看着陈遇整理的笔记,惊讶不已:“这些都是你自学的?”

陈遇不好意思地点头:“很多看不懂……特别是温度控制部分。”

老周笑了:“不懂就问,这才是搞科研的态度。”他在纸上画了个简易流程图:“碳纤维生产分三步:原丝制备、预氧化、碳化。最难的是预氧化阶段,温度控制决定成败。”

他忽然压低声音:“其实有个土办法——用热电偶矩阵监测温度场,再用PID算法动态补偿。这个思路日本人用过,但我们一直没突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遇突然想起前世参观过的一家小钓具厂,老师傅曾用红外测温枪调试烤箱温度!

“周工!”他激动地跳起来,“如果用非接触式测温,配合可移动加热单元,是不是能解决温度场不均问题?”

老周震惊地推眼镜:“这思路……你从哪想出来的?”

夜深的技校实验室,两个少年对着一台旧电炉改造的预氧化装置。毛蛋调整着热电偶位置:“表弟,这能行吗?最高才300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试预氧化阶段。”陈遇记录着温度数据,“周工说了,这步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