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余波与新征程(一)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2214 字 14天前

“遇仔,这可是天大的机会!”毛蛋激动地说,“要是能跟张教授的实验室搭上线,咱们那碳纤维…”

陈遇点点头,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我下午就去。不管成不成,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听听专家的意见,对我们都至关重要。”

“必须去!”王小虎抢着说,“遇哥,带我一起去呗?我帮你扛东西!顺便见识见识高科技实验室啥样!”

陈遇哭笑不得:“虎子,我是去请教学习,不是去打架。而且实验室管理严格,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孙宇开口道:“我整理一份我们目前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初步设想,你可以带去作为讨论的基础。”他说着就已经拿出纸笔开始书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莉细心地帮陈遇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好笔:“把张教授说的重点都记下来。”

下午,陈遇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了省城理工大学。材料系实验楼安静而肃穆,与展会喧闹的氛围截然不同。经过严格的门禁登记和电话确认后,他才被允许进入。

在一间堆满仪器、弥漫着淡淡化学试剂味道的实验室里,他再次见到了张志成教授。张教授换上了白大褂,更显学者风范。他没有寒暄,直接带着陈遇参观了几台关键的实验设备,简要介绍了碳纤维从原丝到碳化、石墨化的基本流程,其工艺之复杂、精度要求之高,远超陈遇之前的想象。

“看到了吧?”张教授指着一台正在运行的、结构复杂的高温炉,“实验室级别的小批量制备尚且如此复杂,涉及到化工、机械、自动化控制多个领域。你想用土法子搞出高性能碳纤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他的话很直接,甚至有些严厉。

陈遇没有气馁,反而更加虚心:“张教授,我明白。所以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尝试制作一些钓具上的小部件,比如导环支架、轮座底座,不需要追求极高的模量,先解决有无和基础工艺问题。”

他拿出孙宇整理的问题清单,以及自己画的一些简陋的设计草图,“我们目前卡在几个地方:一是国产T300级别原丝的稳定性;二是树脂体系的选择,如何平衡浸润性和固化后的韧性;三是我们完全没有热压罐之类的设备,只能尝试最简单的湿法缠绕或者手糊成型,孔隙率控制非常困难…”

张教授有些惊讶地接过那份问题清单,上面罗列的问题虽然基础,却都切中要害,甚至提到了一些当前业界还在探讨的优化方向。他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摸索出来的?”

“主要是看书,还有…瞎琢磨。”陈遇谦虚地说,巧妙地掩盖了重生的优势。

张教授沉吟片刻,语气缓和了许多:“嗯,能想到这些,说明你们确实下了功夫,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他走到一台电脑前,调出一些资料,“国产原丝的问题,目前确实存在批间稳定性差的问题。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厂的工程师,他们最近有一批性能还算稳定的T300试验品,价格可以谈。树脂体系的话,对于你们这种应用,可以试试这个型号的环氧树脂,固化条件相对宽松一些…”

他开始详细地解答陈遇的问题,不仅给出了方向,甚至提供了具体的供应商信息和工艺参数建议,让陈遇如获至宝,飞快地记录着。

“至于设备…”张教授叹了口气,“这就不是小打小闹能解决的了。不过,我们实验室有一些淘汰下来的旧设备,虽然精度不高,也闲置很久了,但做一些最基础的预浸料制备和小型热压成型实验,或许勉强能用。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以合作课题或者付费使用的方式申请…”

这无疑是意外之喜!陈遇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连忙道谢:“太感谢您了,张教授!这…这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先别急着谢。”张教授摆摆手,表情严肃起来,“设备可以借给你们用,甚至我的学生也可以偶尔指导一下。但我有个条件。”

“您说!”

“第一,安全第一!所有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我会让我的博士生带你们熟悉。出了事,我负不起责任。”

“绝对保证!”陈遇立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