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量产熔炉与“黑云”压城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2022 字 14天前

第三,借力打力。陈遇再次想到了程晓风老爷子。他给师傅打了个电话,没有直接诉苦,只是请教了一些技术问题,并“顺便”提到了目前产品应用的一些新进展和外面的一些“误会”。程老爷子人老成精,一听就明白,在电话里就骂开了:“放他娘的屁!什么洋垃圾!老子亲眼看着他们搞出来的!谁再胡说八道,让他来找我程晓风!” 钓圣的怒火和背书,在特定的圈子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第四,釜底抽薪。陈遇让毛蛋想办法,务必查清到底是农机厂采购科的谁在和“渔火”接触,以及“渔火”到底给出了什么条件。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反击战。陈遇负责战略和关键客户;林莉负责材料和沟通;毛蛋负责打听消息和保障后勤;孙宇张伟陈平攻坚产品质量;王小虎…负责在工作室门口练拳,震慑宵小(并没卵用,但气势很足)。

过程依然艰难。拜访客户时,吃闭门羹、被敷衍、被质疑是常事。但陈遇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耐心和诚意,用扎实的数据和真诚的态度,一点点地挽回声誉。

转机在一次意外的机遇。一位在省报工作的记者,偶然听说了这个大学生团队用“垃圾”造出高科技材料的故事,颇感兴趣,主动前来采访。陈遇和林莉抓住了这个机会,没有回避遇到的困难和谣言,而是将团队创业的艰辛、技术的突破、以及遇到的非市场竞争,原原本本地讲述出来。

记者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尤其是看到那些厚厚的实验记录、数据报告,以及团队成员们年轻却坚定的面孔后,一篇题为《“垃圾”里炼出“黑金”——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别样创新路》的报道,很快在省报刊登了出来。报道客观记述了“旭遇”的故事,既肯定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义,也不讳言他们面临的质疑和困境。

这篇报道像一颗炸弹,瞬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发了关注。正面报道带来的公信力,极大地抵消了之前的负面谣言。之前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客户,纷纷重新打来电话咨询。甚至连农机厂高层也注意到了这篇报道,采购科那边的“杂音”明显小了许多。

与此同时,毛蛋也通过层层关系,终于打听到,和“渔火”接触的,是采购科一个姓钱的副科长,而“渔火”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不仅有价格优惠,还有不言而喻的“好处”。

信息汇总到陈遇这里,他沉思良久。直接举报?没有证据,反而会打草惊蛇。他将这个信息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第一批正式交付农机厂的五十件“虎煌”导环支架,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完成了生产。每一件都经过孙宇和张伟的严格检测,数据完美得令人惊叹。

当周工带着技术员亲自来验收时,看着那些乌黑锃亮、做工精良的部件,以及厚厚一叠的检测报告,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真好!”周工拍着陈遇的肩膀,“小伙子们,你们做到了!这东西,看着就让人放心!第一批我们先装上试用,效果好的话,后续订单少不了你们的!”

看着周工的车远去,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仿佛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胜仗。王小虎直接瘫坐在地上,毛蛋眼眶有些湿润,孙宇和张伟对视一眼,眼中都有光芒闪烁。

然而,陈遇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渔火”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成功。钱副科长那边的隐患并未消除,谣言虽被暂时压制但未根除,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

他抬头望向天空,那团名为“渔火”的乌云,似乎变得更低,更黑了。但这一次,“旭遇”团队的眼中,少了些许迷茫,多了几分经过淬炼的坚韧和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