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跨校联谊与“QQ”上的风波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1972 字 14天前

女生略显失望,但也很得体地笑了笑走开了。这一幕恰好被周凯看到,他趁机溜过来,低声说:“老陈,可以啊!行情不错!不过你也太不给面子了,好歹跳一个嘛!”

陈遇笑着摇头:“真不擅长这个。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他更多的兴趣在于观察两个学校学生截然不同的气质。华纺的学生普遍更注重外表,谈论的话题也更偏向时尚、艺术和都市生活;而水大的学生则显得更朴实些,话题总在不经意间绕回专业相关。这种碰撞很有趣。

舞会中途,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大家开始互相留下联系方式。除了传统的宿舍电话号码和BP机号,一个新鲜的名词被频繁提及——QQ号。

腾讯OICQ(后更名为QQ)在1999年推出后,依托强大的社交属性,在高校学生中迅速风靡起来。虽然个人电脑普及率依然不高,但学校周边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申请一个QQ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头像和昵称,在线上聊天,成为了当时最时髦的交友方式。

周凯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和几位新朋友互换了QQ号,还热情地帮赵强也申请了一个(虽然赵强完全搞不懂那玩意儿怎么用)。连李文博也在那位学术男生的建议下,记下了一个号码,美其名曰“方便日后交流学术资料”。

小主,

一个华纺的女生,可能就是刚才邀请陈遇未果的那位,在同伴的鼓励下,又走了过来,这次直接拿出了纸笔:“同学,能留个你的联系方式吗?QQ号也行。”她眼神里带着期待和一丝挑战的意味。

周围响起几声善意的起哄。陈遇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QQ,工作室为了联系业务也申请了一个号,主要由毛蛋打理,他自己几乎不用。他并不想在这种场合留下私人联系方式,正斟酌着如何委婉拒绝。

就在这时,活动现场负责播放音乐的同学,大概是接到了什么指示,忽然加大了音量,一首旋律轻快、在当时极具传唱度的歌曲响彻大厅——正是陈慧琳的《不如跳舞》。热烈的节奏瞬间点燃了现场,更多人的涌入舞池,注意力被转移。

陈遇趁着这个空档,对那位女生抱歉地笑了笑,指了指音响的方向,示意太吵听不清,然后顺势转身走向了摆放茶点的长桌,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难题。他拿了块小蛋糕,心里想着,回头得跟林莉说说这个小插曲,她听了不知会作何反应。

联谊舞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回寝室的路上,周凯意犹未尽,喋喋不休地分析着哪位女生更有深度,赵强则还在回味那支踩了脚的舞和免费的汽水。李文博若有所思,似乎真的在考虑纺织材料应用于渔网耐磨性的课题。陈遇则觉得轻松而有趣,这确实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那个小小的插曲并未完全结束。

几天后,陈遇像往常一样,在周末晚上去学校机房,查看工作室的电子邮箱(Email的使用逐渐增多,尤其对于需要传输文档和图纸的业务联系),并处理一些事务。他登录了工作室那个很少使用的QQ,果然看到毛蛋的留言,汇报了一些省城的业务情况。

处理完正事,他正准备下线,忽然一个系统提示音响起——是一个陌生的好友申请。验证信息写着:“华纺舞会,橙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