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你的经验有价值,但现阶段必须严格按照验证过的参数执行。”孙宇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商量的权威性,“任何未经数据支持的改动,都可能引入不可控的风险,影响批次一致性,进而动摇我们专利申请的数据基础。”
王小虎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梗着脖子反驳:“宇哥!俺知道你们读书人讲究多!可这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俺天天摸它,啥情况心里还没数吗?照你们这么死板下去,啥时候才能放开手脚干大事?”
气氛一下子有些僵。陈平师傅在一旁打圆场:“虎子,少说两句!小宇说得在理,咱们现在求的就是一个‘稳’字。”但语气中,也隐隐透着一丝对老师傅经验价值的维护。
陈遇闻讯赶来,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先仔细听取了双方的陈述。他明白,这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分歧,更是新老两代、学院派与实践派在创业初期不可避免的碰撞。
晚上,陈遇特意叫上王小虎,两人搬了小板凳,坐在车间门口吹夜风。他没有直接谈白天的争执,而是聊起了小时候。
“虎子,还记得咱俩初中逃课去南湖水库钓鱼,结果差点掉冰窟窿里那次吗?”
王小虎愣了一下,瓮声瓮气地说:“咋不记得,回家被俺爹一顿胖揍,屁股肿了三天没下炕。”
陈遇笑了:“那时候就知道傻钓,凭一股子蛮劲。后来跟了程师傅,才知道钓鱼里面有那么多门道:天气、水温、饵料状态、线组搭配……光有力气不行,还得用巧劲,懂规律。”
他话锋一转,看着王小虎:“现在搞‘旭遇’,也一样。孙宇、文博他们做的,就是帮咱们把以前凭感觉、凭经验的东西,变成谁都看得懂、能重复的‘规律’和‘标准’。这不是不相信咱的手艺,恰恰是为了让咱的好手艺能传下去,能放大,能变成谁也偷不走的真本事。”
王小虎低着头,用脚搓着地上的石子,没吭声。
陈遇继续推心置腹:“虎子,咱们兄弟几个,各有所长。你手巧,肯钻研,车间里这些机器设备,离了你和王叔他们,根本玩不转。专利这事,表面上是他们在写,可根基,是咱们车间里流着汗、一炉一炉试出来的!你的价值,不在那几张纸上,而在这一台台机器、一件件产品里。等专利下来了,咱们要扩大生产,要研发新设备,哪一样离得开你这位‘机械专家’?”
这番话,既肯定了王小虎的价值,又指明了方向。王小虎抬起头,眼眶有点红:“遇哥,俺……俺就是怕跟不上你们,怕没用了……”
“谁说你没用?”陈遇用力搂住他的肩膀,“咱们的路长着呢!下一步饵料实验室要建,新的钓具产品要设计,哪一样不是你的用武之地?沉住气,把眼前的基础打牢,有你大显身手的时候!”
兄弟间的这次夜谈,悄然化解了潜在的隔阂。王小虎的心态平和了许多,开始更主动地学习标准流程,甚至提出将一些好的操作经验总结成文,补充到作业指导书中去。孙宇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在一次调试后,主动找王小虎讨论一个机械结构优化的问题,两人头碰头地在地上画起了草图。这种基于相互认可的融合,比任何强制命令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