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莉加班整理外贸资料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际长途。对方自称是“东南亚环球渔具采购中心”的经理,史密斯先生,英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他表示通过广州展会了解到“旭遇”,对“虎煌”材料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订购一个四十英尺货柜的钓竿配件,用于东南亚市场,但要求价格比展会上报的再低15%,并且支付方式为装船后30天付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笔订单金额巨大,几乎相当于“旭遇”目前半年的产能。但超低的价格和苛刻的付款条件,让林莉心生警惕。她谨慎地表示需要向公司汇报,并委婉地提出希望对方能提供公司资质证明和预付款比例。
史密斯先生语气立刻变得有些不耐烦,强调这是“大客户”的“标准条件”,并暗示有很多中国供应商争抢这个机会,如果“旭遇”不尽快决定,订单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林莉挂断电话后,立刻向陈遇汇报了情况。
“价格压得这么低,还要赊账……”陈遇眉头紧锁,“这不像正常的商业逻辑。莉莉,你怀疑是……”
“很像‘渔火’做的局。”林莉点头,“冒充国外客户,用大订单诱惑我们,要么是想套取我们的工艺和成本细节,要么是想用苛刻条件打乱我们的生产节奏,甚至可能在付款环节设置陷阱。”
陈遇冷笑一声:“玩得越来越花了。回复他,感谢垂青,但我们的价格是基于质量和成本,无法满足如此大的降幅。付款方式必须按照我们标准的TT(电汇)或LC(信用证)预付款流程。如果对方诚心合作,欢迎来厂考察验货。”
果不其然,收到林莉礼貌而坚定的回复后,那位“史密斯先生”再也没有音讯。
虚惊一场,却再次给团队敲响了警钟。“渔火”的触角,比想象中伸得更长,手段也更加隐蔽和国际化。
就在“旭遇”全力巩固内部、应对暗箭的同时,一场来自官方层面的机遇,悄然降临。
市工信局的李科长再次来访,这次脸上带着更加热情洋溢的笑容。
“陈总,林总,毛总,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李科长一进门就高声说道,“省里刚刚下发了《关于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里面明确提到,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替代进口产品的企业,将给予重点扶持!包括税收减免、研发补贴、优先采购等等!你们‘旭遇’的‘虎煌’材料,完全符合条件啊!”
这个消息让陈遇等人精神一振。这无疑是政策东风!
“李科长,具体需要我们怎么做?”陈遇冷静地问。
“首先是要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李科长拿出一份文件,“这是申报指南。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包括企业资质、知识产权证明、研发投入、产品检测报告、市场应用证明等等。只要认定成功,好处多多!省里甚至国家的项目资金、政策倾斜,都会向你们倾斜!”
他压低声音,透露道:“我听说,省里正在筹备一个重点新材料推广项目,旨在替代进口,你们‘旭遇’很有希望被列入!一旦入选,相当于拿到了官方认证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