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们自己搞出来的回收碳布做竿子……有意思,真有意思!”老爷子反复试着手感,“这胚子,腰力基础相当扎实,韧性也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看来你们这材料,是真下了功夫了。”
陈遇和毛蛋心中暗喜。陈遇趁机恳切地说道:“师父,材料我们有点信心,但要把材料变成一根好竿子,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调性的把握、重心的分配、手感的微调……这些都需要极致的经验和感觉。我们这群年轻人,有冲劲,但缺火候。所以,弟子冒昧,想请师父您老人家出山,给我们这‘遇龙’钓竿,把把关,掌掌舵!不需要您天天操心,只求您挂个技术总顾问的名,关键时刻指点一二,就是对我们天大的帮助!”
程老爷子没有立刻回答,他放下竿坯,眯着眼望着远处,手指轻轻敲着藤椅扶手,陷入了沉思。小院里只剩下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良久,老爷子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沉稳:“遇仔啊,你知道,我老头子退下来这些年,图的就是个清静。外面那些名利场,早就看淡了。”
陈遇和毛蛋的心微微一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老爷子话锋一转,眼中精光闪烁:“不过,你这事,不一样。你小子,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有心性,有韧劲,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不光想着自己赚钱,还想着用咱自己的技术,做出点像样的东西,跟那些外国牌子掰掰手腕。这骨气,像我程晓风的徒弟!”
他站起身,拿起那支“虎煌”竿坯,语气变得铿锵有力:“咱们国家的钓鱼人,有多少是用着高价的外国竿子?不是咱们做不出来,是很多时候,缺了那股子精益求精的劲儿,缺了叫得响的品牌!你们现在有料,有心,就差最后这临门一脚的‘魂’!这‘魂’,就是一根钓竿的生命力,是人和鱼、和水搏斗时那种心手合一的感觉!”
老爷子目光灼灼地看向陈遇:“这个技术顾问,我当了!不光挂名,我还要亲自参与调试!我要让咱们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遇龙’竿,不但不输给东洋货,还要比他们更强!让全世界钓鱼人都知道,中国有好竿!”
“师父!”陈遇激动地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师父!”
毛蛋也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
程老爷子摆摆手,笑道:“先别急着谢。我这老头子要求可高,到时候别嫌我啰嗦挑剔。走吧,带我去你们厂里看看,这钓竿生产线,得好好规划规划!”
程老爷子的加盟,如同给“遇龙”钓竿项目注入了一缕强大的“魂”。消息在核心团队内部传开,所有人都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有了老爷子的指导,钓竿研发进程大大加快。老爷子对钓竿的理解已臻化境,往往一针见血地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对调性、手感的要求近乎苛刻。在他的指点下,孙宇和李文博的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王小虎带领的技工团队也开始尝试小批量试制更精细的钓竿胚体。
与此同时,毛蛋和周凯也顺利谈下了一条二手的台钓竿生产线,虽然设备不算最先进,但基础功能齐全,经过调试和部分改造后,完全能满足初期生产需求。新的生产车间也在厂区一角规划出来。
“旭遇”,这家从材料起家的年轻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向着产业链下游延伸,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端钓竿生产线,已初具雏形。潜龙在渊,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即将破水而出,搅动风云。
而陈遇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北京博览会的舞台已经搭好,“遇龙”钓竿将迎来它的首次亮相,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广阔的市场,以及更激烈的、来自全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