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爷子赞许地点点头:“嗯,有点眼力。水草是屏障,也是餐厅。再看那里——”他指向一处水流略急,水下有几块乱石的地方,“看到那石头后面形成的微弱漩涡了吗?那是天然的氧气泵,活性高的鱼喜欢待在那里。还有那边,水面有轻微的、不同于正常水流的波纹,下面很可能有暗结构……”
秦老爷子在一旁补充道:“光看水还不够,还得看天,看风。”他抬头看了看天,“今天东南风,水温会比昨天这个时候略高,鱼的活性可能会好些,但也可能因为光线强而躲到更深或者背阴的地方。这风向下,你们站在这个位置抛竿,饵料的味道是怎么扩散的?会不会被风吹到鱼躲藏的反方向?”
两位老爷子你一言我一语,将看似平常的溪流,解读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规律的生态系统。哪里是鱼的“高速公路”,哪里是“服务区”,哪里是“避难所”,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队员们听得入了神,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们这才意识到,钓鱼的学问,远不止于装备和技巧,更在于对自然环境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都别愣着了!”程老爷子大手一挥,“分组,沿着溪流走,把你们看到的‘鱼窝子’、‘鱼道’都给我标出来,回来汇报!不准用竿子钓,就用眼睛看,用脑子想!”
少年们立刻兴奋起来,如同探险家一般,三五成群地沿着溪流散开,时而蹲下观察水流,时而指着某处水草或石头低声讨论,时而用手感受水温和风向。平日里训练场上的竞技对手,此刻成了共同探索自然的伙伴。
周小波更是拿着手机(经过允许),一边观察一边对着镜头进行“现场解说”,将他刚刚从二老那里学到的知识现学现卖,虽然还有些生涩,但那份投入和热情,感染了线上观看直播的粉丝。
“兄弟们看这里!这块大石头后面,按秦老爷子的说法,就是个天然的‘溶氧吧’!看这水花,底下肯定有鱼……哎呀,可惜今天不能钓,不然非得试试强叔的‘自然之息’在这里效果怎么样!”
这堂别开生面的“溪流边的课堂”,让队员们暂时忘却了比赛的紧张和压力,回归到钓鱼最本真的乐趣之中,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对垂钓这项运动更深层次的理解。
傍晚,队员们带着各自的“读水”心得和满满的收获回到基地。食堂里,赵强已经准备好了“慰劳品”——一大锅用“自然之息”基础款饵料搭配秘制汤底煮出来的……鱼头豆腐汤?当然,里面没有鱼头,只有鲜美的豆腐、青菜和蘑菇,散发着浓郁的、令人食指大动的天然谷物香气。
“来来来!都尝尝!俺用咱的饵料熬的汤!”赵强拿着大勺子,热情地招呼,“放心!没加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饵料本身的味道!让你们也体验一下,鱼闻着是啥感觉!”
队员们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汤味异常鲜美,带着一种醇厚的甘甜和清新的植物香气,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饲料味。
“哇!强叔!这……这能喝?”孙小海惊讶地又喝了一大口。
“好喝!”李默也点头称赞,“味道很自然,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