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柏林的硝烟与根系的延伸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2552 字 14天前

展会进行到第二天,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在了“旭遇”展台——范·德·桑德。这位荷兰钓坛巨星,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络腮胡和爽朗笑容。

“陈!周!我听说你们带来了有趣的东西!”范·德·桑德热情地与周凯拥抱,然后目光立刻被那几支原型竿吸引,“这就是你们和那个德国疯子捣鼓出来的新玩意儿?”他显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范,来得正好!快试试手感!”周凯笑着递过一支“轩辕之翼·韧”。

范·德·桑德接过钓竿,熟练地挥动了几下,又仔细检查了导环、接口等细节,眼神越来越亮:“嗯……这种感觉……很奇妙!力量传递还是很清晰,但多了一种……嗯……一种‘包裹感’,好像竿子能更好地理解你的发力,并且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额外的支持。这涂层也不错,手感温润,防滑效果比我之前用的好。”

他毫不吝啬的赞美,引来了更多关注。一些媒体记者也围拢过来,镜头对准了这位钓坛巨星和他手中的“旭遇”新竿。

“我认为,钓具的未来,不仅仅是更轻、更硬,”范·德·桑德对着镜头,认真地说道,“更是更智能、更贴心、更可靠。‘旭遇’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他们的‘绿色垂钓系统’,他们的‘应力引导’技术,还有现在这个……嗯,姑且称之为‘韧性提升’技术,都体现了他们对钓手真实需求的深刻理解。我很期待能将这支竿子带到真正的赛场上去检验!”

范·德·桑德的站台,无疑给“旭遇”展台带来了极高的人气和 credibility (可信度)。订单咨询和合作意向明显增多。

然而,暗处的较量并未停止。张伟监控到,展会期间,有几个身份不明的“访客”,多次在“旭遇”展台附近徘徊,用隐蔽的设备拍摄展品细节,甚至试图接近后台区域,显然是想获取更多关于原型竿和技术细节的信息。这些都被张伟安排的安保人员礼貌而坚定地拦下了。

同时,国内也传来消息。在张伟团队的努力下,与一家位于江西、拥有独特高岭土矿产和提纯技术的中小型材料公司——“景耀新材料”,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但技术积累深厚,其生产的高纯度硅铝氧化物,是某些高端涂层和复合材料的关键添加剂,性能指标甚至优于部分进口产品,而且成本更具优势。

陈遇在了解到“景耀新材料”的创始人是一对专注于技术、不擅应酬的工程师夫妇后,决定亲自飞往江西,进行最后的谈判。

江西,赣南山区。陈遇在“景耀新材料”那间简陋但整洁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公司创始人,五十岁出头的李明耀工程师和他的妻子,同样也是技术核心的张静工程师。

没有华丽的PPT,没有虚头巴脑的客套,双方的交流直接而高效。李明耀带着陈遇参观了他们那几乎是自己动手改装的生产线,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本地独特的高岭土资源,通过自主研发的物理-化学联合提纯工艺,生产出达到电子级纯度要求的粉体材料。

“陈总,不瞒您说,我们之前也接触过几家大公司,”李明耀推了推厚厚的眼镜,语气实在,“但他们要么嫌我们规模小,要么就想直接买断技术,把我们吞掉。我们搞技术的人,就想着能把这东西做好,用到该用的地方,不想就这么被埋没了。”

陈遇看着眼前这对朴实而执着的工程师夫妇,看着他们眼中对技术的热爱和一丝被市场冷落的落寞,仿佛看到了孙宇和李文博,也看到了前世那个只知道追逐装备却迷失了方向的自己。

“李工,张工,”陈遇的语气诚恳而郑重,“我们‘旭遇’看中的,正是二位的技术和这份匠心。我们不需要买断你们的技术,我们希望的是合作,是共赢。我们可以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保证你们的订单和合理的利润空间;同时,我们愿意投入资金,与你们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针对钓具行业的特殊需求,共同研发下一代性能更优、成本更可控的涂层和复合材料。‘景耀’的品牌可以保留,你们依然是技术的主导者。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李明耀和张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激动。这与他们之前遇到的资本方截然不同!

“陈总……您……您说的是真的?”张静的声音有些颤抖。

“当然。”陈遇微笑点头,“合同细节,我们可以让专业的团队来谈。但我陈遇今天说的话,一个唾沫一个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