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海面临的则是心态的终极考验。程老爷子特意安排了几场完全模拟IGFA新规下、强调“环保”和“特定技术”宣传的对抗赛。比赛中,使用“合规”钓竿的模拟对手(由基地助教扮演)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心理干扰和战术挤压。
“小海,你看,人家用的可是‘未来标准’的竿子,你这‘非主流’技术,能行吗?”一个助教故意在孙小海旁边大声说道。
孙小海握着手中那支随机分配到的、并非等离子体技术的钓竿,手心有些出汗。他性格本就有些敏感,外界的质疑和压力很容易影响到他。开局几次失误后,他的动作明显变得僵硬,眼神也开始游离。
“孙小海!”程老爷子没有像老韩那样怒吼,而是用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叫了他的名字,“抬起头,看着水面!你钓的是水里的鱼,还是别人嘴里的舌头?”
孙小海浑身一颤,抬起头,对上程老爷子那双深邃而平静的眼睛。
“记住,竿子在手,天下你有。”程老爷子缓缓道,“管他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你的专注,才是你最强的武器!别人越是想干扰你,你越是要沉进去,沉到水里,沉到你和鱼的世界里去!”
孙小海用力抿了抿嘴唇,重重点头。他不再去听旁边的闲言碎语,不再去想什么狗屁标准,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竿尖、钓线和水下的那片空间。他的呼吸逐渐平稳,动作重新变得流畅。在一次长达十分钟的耐心等待和周旋后,他成功抓住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口,起获一尾关键目标鱼!
当那尾鱼出水的那一刻,孙小海眼中仿佛有某种枷锁被打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光芒在他眼中闪耀。他不再是那个容易被外界影响的新人,他开始真正相信自己的力量。
老韩教练看着队员们的蜕变,又是心疼又是欣慰,只能变着法子在后勤上支持。他不知从哪儿搞来了一套更先进的、可以模拟不同水深、压力、甚至鱼类挣扎模式的“智能拉力测试系统”,让队员们在不同钓竿上体验应对各种“巨物”的感觉。
“都给老子好好感受!别到时候换了根不熟悉的竿子,被鱼拉水里去了!”老韩教练嗓门洪亮地督促着。
赵强也没闲着,他的饵料实验室成了队员们的“能量补给站”和“心情放松屋”。训练间隙,他端着一锅锅散发着奇异但据说能“补充元气”的汤汤水水,逼着队员们喝下。
“猛子!来,干了这碗‘定心汤’!俺加了新采的薄荷和洋甘菊,保证让你火气全消,心静如水!”赵强堵住刚跟一根调性古怪的钓竿较完劲、满脸通红的赵猛。
赵猛看着那碗绿油油、散发着清凉气息的汤水,一脸抗拒:“强子叔,你这又是啥新配方?看着跟池塘里的水似的……”
“嘿!不识货!”赵强眼睛一瞪,“这可是俺请教了秦老,根据古方改良的!清热降躁,舒筋活络!快喝!不喝下次不给你特供‘深海幽灵’了!”
迫于“幽灵”饵料的威胁,赵猛只好捏着鼻子,咕咚咕咚灌了下去。一股清凉之意从喉咙直达胃部,竟然真的让他心头的烦躁消退了不少。
“咦?好像……有点用?”赵猛砸吧砸吧嘴,惊讶道。
赵强得意地一扬下巴:“那必须的!俺老赵出品,必属精品!”他又转向李默,“默小子,你也来一碗?俺这还有‘凝神汤’,专治各种心神不宁!”
李默礼貌地摇摇头:“谢谢强子叔,我不用。”
小主,
孙小海则主动接过一碗,小口喝着,感受着那淡淡的草药香在口中弥漫,紧绷的神经似乎也松弛了一些。
训练是艰苦的,甚至是折磨人的。但在这高强度的“无差别适配”锤炼下,队员们的潜力被一点点逼了出来,技术短板被弥补,心态意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砺。
赵猛逐渐克服了依赖蛮力和固定装备的习惯,开始真正理解“控竿”的精髓。在一次模拟强逆风环境的训练中,他使用一支调性偏软的钓竿,竟然打出了堪比以往用惯用竿的精准度和距离,并且在与模拟“巨物”的对抗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和细腻操控,利用竿身的每一分弹性,稳稳地将“鱼”控住。当他成功“起鱼”后,看着手中那支原本被他嫌弃的软竿,眼神复杂,最终化作一声感慨:“他娘的,原来不是竿子不行,是老子的手不行啊!”
这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老韩教练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臭小子!总算开窍了!”
李默则在“多竿型快速适配”上走到了极致。他甚至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在一天内熟练使用超过五种不同品牌、不同调性的钓竿完成指定训练科目。他的大脑仿佛一个高速运行的数据库,快速分析、记忆、调用着每一种钓竿的特性,并融入到自己的战术体系中。他开始尝试在比赛中根据瞬息万变的鱼情和水情,快速切换不同钓竿,以达到最优的作钓效果,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思路,让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都暗自点头。
孙小海的蜕变则更为内在。他不再轻易被外界干扰,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在一次高强度的队内模拟对抗赛中,他抽到的是一支性能并不突出的老款钓竿,对手则使用了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合规”新品。面对对手不断的言语挑衅和战术压迫,孙小海始终面色平静,如同老僧入定,完全沉浸在自我的节奏中。他利用对水情的精确阅读和老款钓竿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优势,稳扎稳打,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对手!这场比赛,彻底奠定了他内心的强大自信。
就在队员们经历着脱胎换骨般的特训时,基地的生活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孩子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父辈们拼搏的氛围。
希希和牛牛不再满足于用乐高拼钓竿模型,而是缠着程老爷子和王小虎,用废弃的碳布边角料和旧竿节,给他们做了两把小小的、真正可以伸缩的“迷你路亚竿”。两个小家伙每天放学后,就在基地后面的小池塘边,像模像样地练习“抛投”,虽然动作稚嫩,拟饵也经常挂到树上,但那认真的小模样,逗得大人们忍俊不禁。
“手腕!手腕要放松!像这样!”希希学着赵猛的样子,用力一甩,结果小竿子脱手而出,飞进了池塘里。
“哎呀!我的竿!”希希急得大叫。
牛牛在一旁哈哈大笑:“希希哥,你这是‘人打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