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想到的?”克莱尔盯着林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我观察过蜜蜂的翅膀,当翅膀振动频率与花朵的共振频率一致时,采蜜效率最高。”林恩指着窗外花丛中飞舞的蜜蜂,“元素和精神力,或许就像蜜蜂与花朵。”
这个朴素的类比,却蕴含着“共振理论”的雏形。克莱尔沉默片刻,将一本泛黄的《元素波动初探》扔给林恩:“这本书借给你,下周告诉我你的结论。”
自此,林恩成了克莱尔导师的“特殊关注对象”。他依然不擅长释放法术,却能在理论层面提出种种新奇的假设:他认为“法术反噬”是精神力与元素能量的“相位冲突”;猜测“不同巫师的元素亲和力差异”源于灵魂频率的不同;甚至推断“巫塔的能量核心”本质上是一个“元素循环转化装置”。
这些想法在传统巫师看来荒诞不经,却让克莱尔越来越心惊。她发现林恩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学徒——别人从“是什么”出发,背诵前人总结的规律;林恩却从“为什么”入手,试图找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统一规则。这种思维,带着一种近乎“道”的纯粹与执着。
一次,灰雾塔的低阶能量核心因能量不稳而濒临爆炸,负责维护的巫师们束手无策。林恩恰好路过,看着核心周围闪烁的各色元素光芒,突然喊道:“让火元素巫师停止注入能量,改用土元素稳定结构!火与土的能量比值超过1:3就会失衡!”
没人相信一个学徒的话,但眼看核心就要炸开,克莱尔咬牙下令照做。奇迹发生了,当土元素巫师加大能量输入,火与土的光芒渐渐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核心的振动果然平息下来。
“你怎么知道比例是1:3?”克莱尔追问。
“我计算过核心的铭文纹路角度,土元素的稳定力与火元素的爆发力,必须满足这个比例才能形成平衡的力矩。”林恩拿出随身携带的羊皮纸,上面画满了复杂的几何计算,“就像用两根不同长度的木棍撬动石头,力的比例必须与长度成反比。”
他用最基础的杠杆原理,解释了高阶能量核心的平衡机制。在场的巫师们面面相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总在摆弄“规律”的怪学徒,或许掌握着某种他们从未触及的“真理”。
林恩的名声渐渐在灰雾塔传开,有人称他为“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派”,也有人觉得他是“被埋没的天才”。艾莎则发现,林恩的梦境越来越频繁,有时会在冥想中突然惊醒,喃喃自语着“时空弯曲”“混沌有序”之类的奇怪词汇。
“你最近总是说些我听不懂的话。”一次深夜,艾莎在试药间外等林恩清理完毕,忍不住问道,“那些梦……到底是什么?”
林恩望着天边的星辰,眼神迷茫又坚定:“我总觉得,星星的运行不只是因为引力,它们在遵循某种更宏大的‘公式’;火焰的燃烧不只是元素反应,而是‘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甚至我们的思考,可能也只是‘信息传递’的某种形式。”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艾莎,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这个世界,甚至所有世界,可能都在一个巨大的‘规则’中运行,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解开这个规则的谜题。”
艾莎听不懂,但她能感受到林恩话语中的力量。那一刻,她仿佛看到林恩的身后,有一道模糊的光团在缓缓舒展,光团中似乎有无数符文在流转,散发出“探究”与“明悟”的气息——那是真理道相的本源,在林恩对规则的不断追问中,开始缓缓复苏。
而在多元宇宙的某个角落,正编织着梦网的梦魇道相突然抬头,看向巫师大世界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看来,小真理终于找到自己的‘钥匙’了。”
第三章:真理之种,法术革新
林恩的存在,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灰雾塔的传统巫师体系中激起了涟漪。克莱尔导师将他的理论整理成册,命名为《现象背后的规则》,提交给灰雾塔的高阶议会,却引来截然不同的评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保守派的长老认为,林恩的理论“摒弃了巫师传承的根本”,将神圣的元素力量降格为“冰冷的计算”,要求禁止他继续传播这些“异端思想”;而以大巫师梅林为首的革新派则认为,“真理从不因形式而改变”,林恩的思考方式或许能为停滞不前的巫师体系带来新的突破。
最终,议会做出了折中的决定:允许林恩继续他的研究,但不得干涉其他学徒的正常学习,其理论是否被采纳,取决于能否通过实战验证。
这个决定给了林恩机会。他在克莱尔的支持下,获得了一间废弃的实验室,开始将自己的理论转化为可实践的法术模型。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改进最低阶的“火焰箭”法术。传统的火焰箭召唤方式,需要巫师用精神力强行束缚火元素,凝聚成箭形后发射,效率低下且极不稳定。林恩通过计算发现,火焰的形态与精神力的“波动频率”和“能量密度”直接相关——当频率稳定在7.8赫兹(他测量的火元素基础振动频率),能量密度呈锥形分布时,火元素会自发形成流线型结构,所需精神力仅为传统方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