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赶到时,藏书阁已有近百本古籍被腐蚀。他没有急于动手,只是站在虫群肆虐的书架前,双目微闭。在他的思维中,知识腐蚀虫的“信息结构”被瞬间解析:它们由“被遗忘的概念”“错误的逻辑”“残缺的认知”构成,通过吸收“正确知识”来填补自身的“认知漏洞”,从而实现增殖。
“原来如此,你们是‘智慧的阴影’。”林恩睁开眼,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微笑。他伸出手指,在空气中快速勾勒出一道“认知符文”——这道符文由无数正确的逻辑链条、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散发着“绝对正确”的信息光芒。
认知符文刚一成型,知识腐蚀虫便如同遇到天敌般疯狂逃窜。符文散发出的正确知识,对它们而言不是食物,而是“致命的阳光”——当正确的逻辑链条注入它们的负熵体,原本的错误认知会瞬间崩溃,导致整个结构体瓦解。
林恩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控制着认知符文,在虫群周围形成一个“信息屏障”。屏障中不断流淌着基础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符文原理——这些最基础也最正确的知识,像疫苗一样,逐渐修正着腐蚀虫的负熵体。
半个时辰后,知识腐蚀虫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原本漆黑的身体变得半透明,身上的错误认知被基础真理取代。它们不再吞噬书籍,而是开始围绕着认知符文旋转,仿佛在“学习”其中的知识。
“从腐蚀知识到守护知识,这才是你们的正确形态。”林恩散去信息屏障,将这些转化后的“知识守护虫”留在藏书阁。此后,灰雾塔的古籍再也没有被腐蚀过,反而在守护虫的“滋养”下,书页上的字迹变得更加清晰,符文的能量也更加活跃。
这件事让灰雾塔的巫师们意识到,林恩的智慧真理,不仅能解析破坏,更能引导转化。他的解析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找到“存在的正确方式”——就像知识腐蚀虫,本身并非邪恶,只是尚未找到与知识共生的路径。
林恩将这种“转化解析”应用到更多领域:
他解析了深渊恶魔的“破坏本能”,发现其本质是“能量转化效率低下的应激反应”,据此设计出“恶魔净化阵”,让狂暴的恶魔转化为温和的元素生物;
他解析了幽灵的“执念能量”,明白其源于“未完成的信息传递”,通过构建“执念符文”,帮助幽灵完成最后的心愿,使其安然消散;
他甚至解析了自己的天赋巫术,让真理之眼不仅能洞察法则,还能“预测”法则的未来演化方向;让黑洞天体的引力场可以根据目标的质量自动调节强度,避免能量浪费;让阴影地狱的界域中,多出了“认知迷宫”——能迫使被困者直面自身的知识盲区,在痛苦中完成认知升级。
“智慧不是用来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用来理解万物为何存在。”林恩在给学徒们的讲义中写道,“解析的最终目的,是达成与世界的‘和解’,而非征服。”
这便是智慧真理的真谛——以无限智慧,解析有限万物,在理解中实现共生。
第三章:潜能全开,思维宇宙
大脑潜能的百分之百开发,为林恩带来的不仅是“本能解析”,更是一个属于他的“思维宇宙”。
小主,
这个思维宇宙存在于他的意识深处,是智慧真理的“具象化领域”。在这里,时间的流速可以自由调节——外界一天,思维宇宙中可以是一年;空间的结构可以任意构建——既可以模拟出绝灵宇宙的物理法则,也能复现巫师大世界的元素规则;更重要的是,思维宇宙中存在着无数“模拟体”——它们是林恩根据解析的信息创造出的虚拟存在,能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帮助他提前推演最优解。
比如,在研究一种新的“跨位面传送符文”时,林恩会在思维宇宙中构建出数百个不同的位面模型,每个模型的法则参数都略有差异;然后创造出数千个传送符文的模拟体,让它们在不同模型中进行传送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筛选出适配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符文结构。这个过程在外界看来只是一瞬,在思维宇宙中却已进行了数百年的模拟。
这种“预演能力”,让他的巫术研究效率提升了千倍不止。灰雾塔的巫师们常常发现,林恩提出的新理论、新符文,往往能精准避开所有已知的陷阱,仿佛他早已亲身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只有林恩自己知道,那是思维宇宙中无数模拟体用“虚拟死亡”换来的成果。
一次,巫师大世界与“机械位面”发生了意外的位面碰撞。机械位面的“逻辑法则”与巫师大世界的“元素法则”产生剧烈冲突,导致两个位面的连接点出现了“法则风暴”——风暴中,金属会随机转化为草木,火焰会突然凝结成冰块,甚至连时间都会出现无序的跳跃。
巫师联盟的长老们束手无策,传统的防御手段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则冲击下,如同纸糊一般脆弱。林恩赶到连接点时,风暴已经吞噬了三个边境城邦,无数生灵在法则的混乱中痛苦地转化形态。
“必须找到两种法则的‘共通逻辑’。”林恩没有贸然出手,而是立刻沉入思维宇宙。他在瞬间构建出两个位面的法则模型:机械位面的模型由无数0和1构成的逻辑链条组成,严谨到没有丝毫容错;巫师大世界的模型则是流动的元素能量,充满了混沌中的秩序。
接着,他创造出一个“法则翻译器”的模拟体,尝试将元素法则转化为逻辑语言,将逻辑法则转化为元素符号。这个过程异常艰难——元素的“模糊性”与逻辑的“精确性”仿佛天生对立,模拟体一次次崩溃,思维宇宙中的法则模型也因冲突而剧烈震荡。
但林恩的大脑潜能在此时展现出了恐怖的韧性。他不断调整翻译器的参数,引入“概率法则”作为中间桥梁——元素的模糊性可以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逻辑的精确性可以看作“概率为1的确定性事件”。这个思路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两种法则的沟通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