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湘云立刻配合地露出一个乖巧又略带愁容的表情。
孙掌柜打量了他们几眼。见二人虽风尘仆仆,但衣衫整洁,谈吐清晰,不像寻常逃难之人,倒像是家道中落的读书人,神色稍缓。眼下客流渐多,他确实缺人手,便捋着稀疏的胡须道:“唔……也罢。店小利薄,包食宿,一日再予你们十文钱。丫头就在堂内端茶送水,小子去后厨帮衬并招呼客人,可能做得?”
“做得,做得!多谢掌柜!”两人连忙应下,心下窃喜,第一步计划成功。
安顿下来后(所谓的安顿,也只是在柴房角落打了个地铺),他们的“蹲守李白计划”立刻开始实施。
许湘云负责“前台情报”。她端着茶盘,耳朵竖得像天线,穿梭在各桌客人之间,努力捕捉任何可能与“李白”、“李太白”、“谪仙人”相关的只言片语。她模样俏丽,嘴巴又甜,几句“郎君慢用”“娘子小心烫”哄得不少客人开心,倒也探听到不少文人议论诗作、谈论江湖传闻,但一整天下来,关于李白的确切行踪,却一无所获。听到最多的,反而是对崔明远那个恶霸在江夏吃瘪后的嘲笑,让她暗爽不已。
李沛然则负责“外部监控”和数据整理。他在帮工间隙,借口倒泔水、搬货物,频繁在楼前广场和小贩聚集区转悠。他很快用几文钱和几个现代小笑话,跟一个卖粗饼的老汉混熟了,得以倚在老汉的摊子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每一个登上石阶、走向楼阁的身影。
傍晚,辛苦了一天的两人在江边一块大石后碰头交换情报。
“不行啊,腿都快跑断了,听到的都是‘李白可能去了这儿’、‘可能去了那儿’,没一个准信。”许湘云捶着酸疼的腰抱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沛然却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烧剩下的木炭画满了正字和一些奇特的符号:“这是我今天的观测记录。今日共有明显文人打扮、可能与我们目标相关的登楼者二十七人。其中,三人气度不凡,有随从,疑似官员或名士;五人饮酒狂放,有诗仙风范……但经过近距离观察和旁敲侧击,基本可以排除。”
“这你都能排除?”许湘云惊讶。
“嗯。一个口音不对,李白是蜀人;一个年纪太大;还有一个……诗写得实在稀烂,不可能是他。”李沛然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语气笃定,仿佛唐代大数据尽在掌握,“根据历史记载和李白的行为模式分析,他喜好热闹、美酒、才华之士。我们还需重点关注那些携带酒具、前呼后拥、或直接在楼内呼朋引伴、挥毫泼墨的人群。另外,码头也要留意,他很可能乘船而来。”
许湘云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忍不住噗嗤一笑:“沛然同学,你这‘李白行为学研究’课题,要是放现代能发核心期刊了吧?”
李沛然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严肃点,许同学。这是科学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