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禅师的选择

他的态度让禅师微微一愣。眼前的18岁少年,眼神里没有同龄人的浮躁,反而透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敬畏。要知道,即便是当年的乔丹,最初也对三角战术有过抵触,而这个刚进联盟的新秀,却如此心甘情愿地接受体系的打磨。

“三角战术的核心是空间与信任,”禅师看着科比,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沙克是内线枢纽,你需要通过无球跑动创造空档,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

“我明白,教练。”科比点头,目光紧紧盯着战术板上的跑位线路,“当沙克在内线吸引夹击,我会切入罚球线附近,或者绕掩护到三分线外,等待传球。”

他的精准理解,让禅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一世的科比,不需要禅师像当年引导乔丹那样费心,他早已知道三角战术的威力,也清楚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训练中,科比总是最认真的那一个,他不仅严格执行自己的跑位,还会主动提醒队友:“霍里,掩护再快一点,就能挡住对手的追防了”“费舍尔,传球时机再早0.5秒,沙克就能摆脱防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奥尼尔最初对战术还有些抵触,觉得限制了自己的内线强攻。但科比总会在训练后拉着他沟通:“沙克,三角战术能让你少面对两名防守球员,得分会更轻松。你在内线吸引夹击,我们外线就能获得空档,球队的进攻效率会更高。”

科比的真诚与专业,加上禅师的耐心引导,让奥尼尔逐渐放下了成见。当季前赛中,湖人的三角战术首次展现威力——奥尼尔在内线吸引夹击后,将球传给绕掩护的科比,科比接球后稳稳命中三分;或者科比突破吸引防守,回传给篮下的奥尼尔,让他轻松扣篮。几场比赛下来,湖人的进攻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奥尼尔也彻底认可了这套战术:“好吧,禅师的战术确实有点东西,科比,你小子看得真准。”

禅师用了整整一个休赛期,将三角战术的精髓注入湖人的血脉。而科比,凭借着重生的优势,成为了战术落地的核心推动者。他知道每个队友的技术特点,知道对手的防守弱点,总能在训练中提出精准的建议,帮助球队快速磨合。他不再像前世那样执着于单打独斗,而是学会了在体系中寻找机会,用最高效的方式帮助球队得分。

1996-97赛季常规赛,湖人脱胎换骨。奥尼尔场均砍下26.2分12.5篮板2.4盖帽,依旧是联盟最具统治力的内线;科比则以替补身份场均贡献12.8分3.5篮板2.4助攻,远超前世同期的数据,他的无球跑动、精准投篮和关键时刻的大心脏,让他成为了湖人替补席上的核心火力点。三角战术的顺畅运转,让湖人的助攻数跃升至联盟第五,最终以56胜26负的战绩位列西部第四,顺利杀入季后赛。

季后赛的征程,成为了湖人磨砺阵容的试金石。首轮对阵开拓者,科比在关键时刻连续命中三分,帮助湖人横扫对手;次轮面对爵士,他在第五场第四节独得18分,用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抗压能力;西部决赛对阵火箭,面对奥拉朱旺领衔的卫冕冠军,湖人与对手鏖战七场。抢七大战最后时刻,科比凭借着重生的记忆,预判到奥拉朱旺的传球路线,完成关键抢断,随后助攻奥尼尔扣篮锁定胜局,以4-3艰难胜出,挺进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