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能量供应与分配: 需瞬间提供巨大能量,并能在护盾网络内智能分配。依赖“地脉发电站”和“灵能电网”,需配套超大功率“灵能电容阵”应对脉冲负荷。
4. 控制系统: 需与“灵力雷达预警网”、“谛听”系统深度集成,实现攻击预警、弹道预测、护盾强度与形态的毫秒级自适应调整。
【关键挑战:1. 护盾生成器的功率密度与稳定性。2. 多单元协同的同步性与抗干扰能力。3. 抵御高频、高能、复合型攻击(物理冲击、能量侵蚀、神识穿透)的能力。4. 系统能耗与持续作战能力。】
【推荐路径:先研制单台原型护盾生成器,进行极限性能测试;成功后组建小型护盾阵列进行协同测试;最终集成到宗门防御体系。】
路径明确,技术挑战空前。姜逸决定集中科学派最精锐的力量,优先攻关单体护盾生成器。
核心难题一:高功率密度力场生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灵磁约束场”方案虽成熟,但要将防御等级提升至元婴级,需要产生强度惊人的灵磁场,对核心“灵磁线圈”的材料和冷却系统提出了极致要求。姜逸动用了“跨界材料学突破”中研发的最新“超导灵金”,并结合“纳米机器人清炉术”的微雕技术,在线圈内部刻蚀出复杂的微流道,引入由“灵力电池”技术衍生的高效“灵液冷却剂”进行循环散热,勉强达到了设计要求。
“灵光相位干涉场”作为备份方案同步研发。需要产生高度相干、功率巨大的灵光束。姜逸利用“稀土灵光二极管”阵列作为光源,结合从“全息投影”技术升级的“灵波前校正器”,实现了初步的灵光束聚焦与相位控制,但距离形成稳定护盾还有差距。
核心难题二:能量瞬间注入与管理系统。
元婴一击,能量爆发只在瞬息。护盾生成器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获得足以抗衡的巨大能量。科学派在发电站附近专门建设了一个巨大的“灵能脉冲电容阵”,由成千上万个特制的高性能“灵力电池”组成,平时由电网缓慢充电,战时可通过超导灵路在毫秒级内向护盾生成器释放海量能量。其控制核心借鉴了“PID控温算法”和“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的快速响应逻辑。
核心难题三:护盾属性与自适应。
护盾不能是简单的“硬壳”,需要针对不同攻击类型(物理冲击、能量侵蚀、魔气腐蚀)进行属性调整。姜逸为护盾生成器设计了多种力场模式:高频振动用于偏转物理攻击;特定灵谱滤波用于削弱能量攻击;集成“净魔灵催化剂”涂层用于中和魔气。控制系统可根据雷达预警的攻击特性,快速切换模式。
经过数月废寝忘食的攻关,第一台约三人高的、布满精密灵路和散热结构的“元婴级灵能力场护盾生成器原型机”——代号“坚城-I型”,终于在丹霞峰后山一处加固的试炼场中组装完成。它连接着粗大的灵能电缆,背后是庞大的电容阵,显得威严而强大。
首次极限性能测试,在高度保密和严密防护下进行。云鹤真人、丹霞长老、护法堂首座等宗门核心高层亲临观礼。测试由低到高,逐步增加强度:
1. 筑基级攻击测试: 由数名筑基弟子合力催动法器攻击。护盾轻松挡下,表面仅泛起涟漪。通过。
2. 金丹级攻击测试: 由一位金丹中期长老出手。护盾光芒闪烁,能量读数飙升,但稳稳承受住了数次全力轰击。通过。
3. 模拟元婴级攻击测试(关键!): 由于宗门内无元婴修士可出手,测试采用组合方式。a) 集中引爆一座小型“爆炸当量测算实验”装置,模拟物理冲击波;b) 同时由多位金丹长老联手释放一道高度浓缩的复合能量束;c) 注入一股经过禁锢和稀释的、取自被俘魔修的高纯度魔气。
测试开始!引爆装置轰然炸响,大地震颤!能量束如利剑刺来!魔气如毒蛇般缠绕!
“坚城-I型”护盾生成器发出低沉的轰鸣,电容阵能量瞬间注入!一道厚实、闪烁着复杂灵纹的半透明力场护盾瞬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