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算一号”实验室成为绝对的核心。在严密的保护下,科研人员轮班上岗,利用量子计算机短暂的稳定运行窗口,疯狂推演新的护山大阵架构。他们将“星陨模型”导入,模拟玄骨可能的各种攻击方式,并测试不同防御策略的效果。传统的阵法师们起初对计算机推演的结果将信将疑,但当几次小规模的模拟结果被后续真实的魔修试探性攻击证实时,他们彻底折服了,开始全力配合,将古老的阵法知识与科学的算法模型深度融合。
设计蓝图在不断优化中逐渐清晰:新的护山大阵将是一个“云-网-端”结构。
? 云端(控制核心): 由“星算一号”(及其后续升级版本)和灵枢共同担任,负责全局推演、资源调度和战略决策,位于地下实验室最深处。
? 网络(能量与信息骨干): 重构的地脉灵能管网和基于“灵力无线传输”的通讯网络,负责能量和数据的传输。
? 终端(防御节点): 遍布宗门的、多种类型的智能防御塔。包括:具备力场护盾的“守护塔”、可释放净化灵波的“净化塔”、能发射高能灵束的“攻击塔”、以及负责侦查和干扰的“侦察塔”。这些塔不再是固定的,部分关键节点被设计成可移动的“全自动防御塔群”,由“灵力自动驾驶”技术驱动,可根据战况灵活部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阶段:核心技术攻关与部件试制。
各堂口和盟友分工协作,挑战技术极限。
? 科学派 负责力场护盾发生器的小型化、高效化,以及“自动驾驶塔基”的研发。他们借鉴“纳米机器人清炉术”,尝试在塔基内部刻画微型灵路,实现更精细的控制。
? 器堂 与 天工门 联手,攻关新型灵导材料的冶炼和大型构件的铸造。他们需要建造能够承受元婴级攻击的塔身和能量导管。
? 符堂 与 神机谷 合作,将新的阵图灵纹刻录到特制的“阵盘”上。这些阵盘如同可插拔的“软件”,决定了防御塔的功能。他们还需要在关键节点布置强大的“空间锚定”符阵,防止玄骨直接撕裂空间进行攻击。
? 丹堂 与 百草轩 则专注于环境模块。他们培育能吸收魔气、释放灵气的特殊“转魔灵植”,并研制可大规模喷洒的“环境净化灵液”,通过改进的“魔气污染净化塔”进行布撒。
第三阶段:秘密施工与部署。
这是最危险的阶段。魔修显然察觉到了流云宗内部的异常能量流动和工程动静,加紧了渗透和破坏。施工只能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借助“灵力波干扰隐形衣”和反侦察手段,分段分批进行。
弟子们如同工蚁,在废墟和阴影中穿梭。他们铺设新的灵能管道,埋设阵基,安装防御塔的基座。每一次施工都伴随着与魔修巡逻队的遭遇战,每一次塔基的落成都浸透了鲜血和汗水。
“全自动防御塔群”的移动单元,成为工程亮点。这些由“灵力自动驾驶丹炉”技术演化而来的履带式或浮空式平台,能够搭载小型力场护盾或攻击符阵,在灵枢的远程控制下,自动巡弋,填补防线漏洞,极大增强了防御的灵活性。
第四阶段:系统集成与联调测试。
当主要节点部署完毕后,最关键的系统集成开始。所有防御塔通过新建的灵网与地下的“星算一号”控制中心连接。
第一次全域联调测试在高度保密下进行。当灵枢发出启动指令的瞬间,流云宗上空,一道道原本隐匿的灵光亮起,彼此勾连,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宗门核心区域、不断流动变化的巨大光网。光网中,力场护盾时隐时现,净化灵波如涟漪般扩散,几座攻击塔试射的灵光束精准命中预设靶标。整个大阵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生机与智能的气息!
“护山大阵3.0”,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