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点稳定性: 维持这种微观奇点所需能量巨大,且极易坍缩或失控,可能反而摧毁内部信息。
? 规则冲突: 自定义规则与外部“播种者”规则在奇点边界可能产生剧烈冲突,导致奇点破裂。
? 意识兼容性: 意识信息能否适应这种极端的环境转换?是否会产生新的副作用?
? “播种者”反制: 对方很可能有针对空间锚定技术的更高级干扰手段。
蓝图依旧充满未知与风险,但方向性的转变,让陷入绝境的研究团队重新燃起了希望。
“方寸”之间:在虚无中铸就基石
“方寸”计划的研究在高度保密下展开,主要的实验在“万界台”专门加固的、可承受空间结构剧烈波动的实验室中进行。过程比预想的更为艰难。
第一次尝试生成微观奇点,能量控制稍有不慎,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空间涟漪爆炸,差点将整个实验室卷入亚空间。
第二次,成功生成了持续时间不足千万分之一秒的奇点,但还来不及注入任何规则,就瞬间湮灭。
第三次,终于将一道简单的稳定灵纹注入奇点,但奇点内部的规则与外部差异过大,在边界产生了剧烈的时空剪切力,将用于测试的信息流绞得粉碎。
失败接踵而至,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潜在危险。研究人员们几乎不眠不休,依靠灵枢-玄玑海量的模拟数据调整着方案。
转折点来自于对那批外星灵植种子的深度模仿。团队放弃了一开始追求强大却难以控制的能量创造奇点的方法,转而尝试模拟种子那种温和而持久的“负共鸣”场效应。他们研制出一种特殊的“空间惰化灵纹”,这种灵纹不是强行创造新空间,而是让极小范围内的现有空间进入一种“超稳定状态”,对外部规则变化极度不敏感,如同给信息套上了一层“空间绝缘壳”。
然而,单纯的“绝缘”还不够,还需要内部的“锚定”。这时,流云宗一位专精于古老“本命法宝”炼制术的宗师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为何不将锚点与修士最根本的‘道基’或‘金丹/元婴’相联系?这些是修士存在性最凝聚的体现,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自我’规则!”
这个想法打破了纯技术的框架,将修真体系的核心与空间科技结合起来!团队开始尝试,在传送丹内集成微型的“道基共鸣器”,在传送启动时,首先与服用者的金丹或元婴产生深度共鸣,将其蕴含的独特“道韵”作为核心规则,注入到由“空间惰化灵纹”创造的“超稳定空间泡”中,从而形成一个以修士自身道基为坐标原点的、“个性化”的“方寸奇点”!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起来,需要对每个修士的独特道基进行极其精密的测量和灵纹适配,几乎相当于为每个人定制一枚“本命传送丹”,其复杂度和成本高得吓人。
初现曙光:墨渊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