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命形态进化:从“适应”到“超越”。
结合“曙光灵植”和基因库研究的成果,联盟启动了最具争议的“新人类”计划。该计划并非简单的基因强化,而是旨在利用科技手段,打破传统修炼的寿命和资质瓶颈。研究方向包括:利用纳米灵械技术与人体细胞融合,打造半机械化的“灵械道体”;通过脑机接口和灵网直连,实现知识与经验的“意识上传与下载”,加速学习过程;甚至探索将意识暂时转移到特制的“能量生命载体”中,以应对极端环境。这些研究触及了生命伦理的底线,引发了巨大争议,但在林枫“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决心下,得以在严格监管下谨慎推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追日计划”的推进,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海量的资源消耗。无数顶尖修士和科学家废寝忘食,甚至有人在高强度实验中神魂受损、修为倒退。但联盟上下憋着一股劲,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氛围弥漫在每一个实验室和修炼塔中。
转机,出现在计划启动后的第三年(外界时间)。一座位于绝对保密星域的地下实验室内,代号“烛龙”的第三代规则奇点炉,在消耗了相当于一颗恒星一年能量输出的灵晶后,首次实现了持续十分钟的、输出能量稳定大于输入能量的正能量增益运行!虽然十分钟后炉体因无法承受内部规则冲突而崩溃,但这一瞬间的成功,如同划破暗夜的流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它证明了能量创造的可行性!
几乎同时,“织空者”项目组在无数次失败后,成功将一个直径一米的球形空间内部结构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晶格化”重塑,使其硬度瞬间提升了百倍!虽然范围极小且极不稳定,但这是人类首次主动“编辑”空间属性!
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加密渠道在高层小范围传开,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联盟的科技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曾经遥不可及的高峰疯狂生长。
然而,就在联盟沉浸在初步成功的喜悦中时,那个熟悉的、来自“观察者”的加密信道,再次传来了信息。这一次,信息内容不再是技术方案,而是一份简洁的、冰冷的评估报告:
“文明‘丹修’,编号734。观测周期结束。技术发展速度评估:B+(超出预期)。文明韧性评估:A-(良好)。规则理解潜力评估:A(优秀)。综合评级:A-。”
“达到‘初级对话者’门槛。授予‘有限星图访问权限’及‘基础规则数据库’(Lv.1)访问权限。”
“警告:权限开启将暴露尔等坐标于‘星海公共网络’。机遇与风险并存。是否接受,请在标准时间单位内回复。”